对当前永春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及后期走势判断
来源 :永春县统计局
时间:2006-11-17 08:00
浏览量:
保护视力色:









-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抓住“十一五”开局之年的有利时机,紧紧围绕“夯实基层基础、突破工业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狠抓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努力提升经济增长活力。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速度平稳、效益趋好、质量走高”的良好局面。
-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 (一)经济运行基本面良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步增长。
- 据初步测算,1—9月份,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0.89亿元,同比增长12.8%(内部参考用,未经市统计局评估)。从不同经济层面看,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9%,均保持了快速增长;金融存贷款增长加快,分别比年初增长13.6%和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9.7%;财政总收入扭转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5.2%,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99.47,比上年同期指数下降了0.53个百分点;工业出厂价格指数101.86。上述数据表明,当前全县经济运行正位于稳步增长的上升景气区间。
- (二)经济增长格局出现可喜变化,三大需求齐头并进。
- 今年以来,在连续多年加大投入、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政策的促动和引领下,全县三次产业、三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比较明显。
- 首先,从三次产业看:1--9月份,全县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83亿元、35.27亿元、29.78亿元,分别增长0.2%、14.3%、13.7%。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1、7.2、5.5个百分点。
- 1、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今年以来,全县继续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狠抓各项支农政策的落实,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生产稳步推进。1--9月份,全县可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7亿元,同比增长1.4%。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一是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均呈下降态势。受今年几次强台风的影响,农作物种植面积与产量出现明显回落。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41.54万亩,比上年同期下降5.7%,粮食总产量达13.73万吨,同比下降6.8%。二是经济作物增势明显。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业“八大基地”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茶叶、食用菌、蔬菜等短、平、快生产项目,至9月底,全县食用菌产量达24218吨、茶叶总产量达3979吨,分别比增18.2%、12.2%。三是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1--9月份,全县肉蛋奶总产量2.71万吨,增长1.8%。
- 2、规模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据统计,1--9月份全县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7.7%。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有:一是民营企业增长迅速。至9月底,全县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0.77亿元,同比增长29.0%。其中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增长22.9%、18.7%、37.2%。二是探花山工业综合园区发展形势看好,生物医药产业建设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已进驻企业88家,其中投产企业67家,在建企业14家;泉州市生物医药产业永春基地通过市级重大科技项目立项评审。三是轻重工业协调发展。1—9月份,轻工业完成产值28.60亿元,同比增长29.3%,重工业增速有所加快,共完成产值17.38亿元,同比增长25.1%,增幅同比加快17.5个百分点。四是工业经济效益好转。1--8月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1.8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4.97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11.71个百分点,综合指数的七项考核指标呈五升二降态势,其中,总资产贡献率提高3.3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下降16.3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提高3.3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下降0.03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0.0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2238元/人,产品销售率提高0.94个百分点。
- 其次,从三大需求看:
- 1、投资需求依然强劲。今年以来,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7.98亿元,同比增长28.9%(上年同期数按省级要求统一口径进行调整,不含城镇私人建房数);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69亿元,同比增长16.3%。投资的主要特点:一是工业投资增幅加快。至9月底,在全县城镇项目投资中,工业投资总额3.51亿元,同比增长22.7%,高出城镇投资6.4个百分点,占79.1%,比重较去年同期上升6.5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制造业分别完成投资0.28亿元、2.82亿元,分别增长67.3%、68.4%。二是民间投资迅速壮大。1—9月份,全县城镇以上非国有投资完成3.55亿元,同比增长34.0%,投资的自主性、内在动力进一步提升。三是房地产投资增势减弱。受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有所下降,1—9月份,共完成投资1.04亿元,同比增长8.5%。四是农村投资增势迅猛。三季度共完成投资2.29亿元,增长76.4%(不排除口径调整因素),其中非农户投资增长181.4%,成为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幅度增长的主要力量。
- 2、消费市场更趋活跃。全县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9月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5亿元,同比增长14.0%,增幅同比提高了1.7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今年以来县以下农村市场趋旺,同比增长17.0%,高于县以上市场8个百分点。从经营业态上看,连锁商业迅速发展,县城几家超市的规模都在不断壮大,利用各种节日机会采取多种促销手段,拉动消费需求,为稳定消费品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 3、外向型经济增势喜人。据海关统计, 1-8月,全县外贸出口总额完成4968万美元,同比增长95.3%。招商引资取得一定成效。三季度,全县新批三资企业20家,同比增长17.6%,投资总额3.83亿元,比增29.4%,外商实际到资1553万美元,同比增长18.8%。
- (三)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改善,宏观、微观经济的互动性增强。
- 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产品升级换代有所加快,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所改善。一方面,企业自主增长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的增强,在提高自身效益的同时促进了居民增收和财政增长;另一方面,居民增收带动了消费升温和企业景气。宏观、微观经济的良性互动,必将进一步推动全县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 1、财政收入扭转了负增长态势。1—9月份,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4.04亿元,同比增长5.16%;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2.59%;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10.61%;其中工商税收完成15105万元,增长15.37%;耕地占用税完成1323万元,比增865.69%。直接影响财政增幅的主要因素有非税性收入中的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三项总计与上年同比减收2699万元,下降24.5%。财政支出3.62亿元,比增7.71%。
- 2、金融运行平稳,现金继续保持回笼态势。至9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9.79亿元,贷款余额28.1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3.6%和16.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88亿元,比年初增长14.7%;银行现金收入继续保持回笼态势,累计净回笼6.38亿元。
- 3、居民收入稳步提高。1—9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35元,增长7.3%,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385元,比增5.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84元,增长9.7%,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4.7%,继续成为带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 4、物价水平继续保持回落态势。1--9月,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47,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0.34;反映居民消费的八大类价格指数有升有降,上升最为明显的是衣着类和居住类价格,累计比分别为102.13和104.44,其余各类商品均较上年同期下降。从整体走势来看,物价水平呈平稳回落态势。
-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综上所述,今年以来全县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这是政策措施执行得力,改革调整效果明显,内外环境相对有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经济社会运行中也还存在一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和矛盾。
- 1、部分生产要素供求矛盾较为突出,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受国际油价一路走高的影响,去年以来进行了八次油价上调,成品油价格节节攀升,汽油类价格指数达117.55,创历史新高,使得交通运输、农业等产业成本明显上升,也间接影响本地工业的发展。石油属于基础性能源产品,其价格攀升会带动工业上游产品涨价,使得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影响企业的发展。其次,近年来劳动力在部分行业短缺的现象有所加剧,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尤其在纺织、树脂、鞋服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反映更为突出。
- 2、规模工业的新增长点不足,乡镇完成进度不均衡。一是年初预定的规模工业增长点无法按期实现。今年1—9月份全县规模新纳入统计的只有8家,原有规模工业倒闭和停产12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呈负增长的达34家,其中产值负增长20%以上的就有19家。二是分乡镇完成规模工业的进度不一。按时序进度完成的有桂洋、石鼓、吾峰和玉斗,其余乡镇都未能按时序进度完成,直接导致了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只完成时序进度的89.9%,净差5.2亿元。
- 3、农业自主发展能力较弱,农民增收面临不少困难。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增多。一是全县化学农药和农用机油类生产资料价格一直保持上升态势,增幅分别达7.4%、8.7%。这将影响农民对生产投入的积极性,影响农业的正常生产。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抗御自然灾害和促进农业生产的能力仍比较低;三是农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不高,政策增收效应在逐渐弱化,农民增收仍面临不少困难。
- 三、后期主要经济指标走势预测
- 从全县前9个月的经济运行情况看,总体态势良好。但全年的经济发展速度还将取决于工业总产值的完成情况(规模以下工业由市局反馈)和固定资产投资能否如期实现预期目标。第四季度,各级各有关部门如果继续加大对工业生产的协调和支持力度,重点抓好各投资项目的落实,GDP增速有望超过增长12.0%的水平。全年各主要指标增幅预测如下:
- 1、GDP: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0%以上。
- 2、农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
- 3、工业:全部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0.0%(按可比价格计算)。
- 4、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0%以上(基数调整后的增长)。
- 5、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0%以上。
- 6、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0%;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6.5%。
- 四、对后阶段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 一是继续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打造经济增长核心。按照“突破工业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是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载体作用,要朝着特色园区、绿色车间、产业集聚、产品配套的方向发展,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得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总的工业增加值比重有重大突破。
- 二是继续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改善经济增长结构。首先要切实加强领导,把优化环境落到实处,把优质服务付诸行动,把建设责任明确到人,实现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氛围。其次是狠抓项目调度,对于重大建设项目必须建立进度台帐制,实行跟踪调度、跟进服务,以促进项目的早日开工、早些建成和早见成效。
- 三是继续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努力保持投资增长势头。要注重招商结构的调整,注重重大战略项目和节能降耗项目的招商,强化产业特色,打造新的经济支柱,优化经济结构。在招商引资上必须一以贯之,下狠劲、招实商、结实果,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健康、持续、昂扬的发展势头。
- 四是继续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努力培育“特色农业→规模农业→订单农业→加工农业→市场农业”的格局,让农民真正能够享受到农产品转化和流通带来的巨大好处;其次是建立农业长效投入机制,我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这对我们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要多方面争取资金,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
-
原作者:永春县统计局 许飞翔
来 源:综合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