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33-0300-2018-00024
    • 备注/文号:工作报告
    • 发布机构:泉州市统计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18-03-22
    • 内容概述: 2017年泉州市统计工作总结
    2017年泉州市统计工作总结
    来源:泉州市统计局 时间:2018-03-22 15:11

      2017年,我市统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统计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统计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化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与统计服务创新,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统计数据分析、监测和经济预测、预警能力,为推动“五个泉州”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2017年市统计局再次夺得全省设区市统计业务工作综合考评第二名,统计工作继续走在全省设区市前列;省人社厅、省统计局连续两届授予我局“全省统计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农业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打好普查入户登记攻坚战。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是十年来国家开展的重大涉农普查,也是统计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市农普办在有序组织实施了机构搭建、工作制度建立、普查经费落实、“两员”选聘培训、普查宣传、综合试点、普查小区划分、清查摸底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从201711日开始,组织全市1.76万名一线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手持电子终端设备,走街串巷、逐家逐户地对全市160个乡镇、2362个村居的近120万农户,1.2万个规模农户以及近6千个农业经营单位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普查登记,确保普查对象和普查项目“不重、不漏、不错”。 

      部门协作提高普查数据质量。在数据审核环节,市、县、乡三级农普办实施闭环管理,无缝连接,逐级压实责任,联合农业局等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巡查组分赴各地,重点检查督促普查表入户登记工作进度、登记质量和数据处理准备等情况。开展对耕地面积、农产品播种面积及产量、畜牧存栏等普查核心指标的对比核实工作,做好农业服务业收入和非注册农业经营单位拾遗补漏,确保数据资料真实可靠。 

      圆满完成省、市事后质量抽查。省、市农普办随机选取了我市各县(市、区)10个乡镇的1000多个普查对象,组织力量在普查小区范围内,再次独立开展地毯式入户复核检查,复查总体数据差错率均控制在国家质量标准范围内,农普数据质量得到省农普办的肯定。 

      二、提高GDP核算科学性 

      完善GDP年报方案和台账。配合省统计局制定了《福建省非经济普查年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法》,进一步完善全市各行业年度生产法GDP核算电子台账,提升了年度核算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实施研发支出计入地区GDP核算改革。研究制定符合泉州实际的《研发支出计入县市区GDP核算方法》,加强与核算相关专业、高校沟通联系,搜集R&D支出的基础资料,坚持一核三审数据质量控制机制,确保研发支出计入地区GDP核算的规范性,提升研发支出计入地区GDP核算数据准确性。 

      三、扎实推进“四上企业”联网直报 

      (一)严格推行“四项制度”确保工业数据质量 

      实施平台数据“预审”制度。坚持“开网即查,逐日比对,目标定位,动态监测,即报即验”的工作方式,实施省、市、县同步审核和监控,进一步加大对联网直报平台数据的跟踪掌握力度,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建立工业报送数据全程留痕制度。自去年8月起,初步建立平台数据报送过程全程记录、全程留痕的质量控制制度,实现数据质量责任可追溯,有效提高统计数据的抗干扰能力;执行县级数据质量月度通报制度。每月下旬通报各县(市、区)工业生产、财务和能源统计的及时性、验收情况、数据质量等,增强各地抓好源头数据质量意识,定期报表报送率、验收率均达到100%坚持重点企业走访制度。持续加强中化、联合石化等重点企业跟踪监测力度,重点走访对辖区经济影响较大,平台数据有趋势性、苗头性问题的亿元以上工业企业60余家,适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确保重点企业直报数据真实准确。 

      (二)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监测体系 

      建立重点指标监测体系,对反映新兴产业和园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总收入、利润总额、总产值、进出口总额等指标进行长期监测,定期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开展部门联合数据复核。建立与发改委、经信委合作机制,推进部门间新兴产业企业资料共享,加强数据源头和数据采集环节的控制,并对波动异常的数据进行重点审核,确保新兴产业数据质量。 

      (三)多管齐下夯实贸易统计基础 

      按照“即报即审、即审即验”的原则,加强数据的平衡关系、逻辑关系、奇异值审核,从总量、结构、增长、关联指标匹配性等方面分析评估企业数据,把握好贸易企业主要数据指标的准确性。利用商务部门数据资料与名录库进行比对,全面梳理出符合入库条件贸易企业,进行逐一核查,多角度、全方位挖掘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2017年新增限上法人企业130家。 

      (四)认真开展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业企业统计工作 

      密切关注全市房地产、建筑业市场的发展走势,特别是对民生息息相关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等统计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从源头上把好统计数据质量关。与住建部门联合做好房地产、建筑业企业新增入库工作,利用部门协调机制定期核对新开工房地产企业和新增资质建筑业企业名单,配合新增企业做好入库审批,确保全市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和建筑业企业项目及时入库,按时报数,如实反映我市建设领域的发展状况。2017年,我市共新增61家房地产企业,106个房地产项目,67家资质建筑业企业。 

      (五)进一步理顺服务业统计全流程 

      进一步理顺服务业统计的企业摸底、信息收集、报表填报、资料审核等工作流程,充分发挥统计系统、部门、乡镇、企业“四重合力”,做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新增和变更工作,强化报表中异常指标审核,着力提高规上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504家,其中2017年新增156家。 

      四、做好固定资产投资联网直报统计工作 

      严格规范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入库审批手续,特别是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的法人单位和项目的“双入库”工作。建立投资项目定期核查工作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固定资产数据质量核查;建立全市重大重点项目统计人员联络机制,做到责任明确、上情下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顺利推进。2017年,全市共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03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731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23.80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平稳,投资结构趋于优化。 

      根据国家投资统计制度改革部署,2018年将对500-5000万投资项目的统计方法由原来的形象进度法改为财务支出法,并从2018年月报正式实施。这次统计方法制度的改变对投资额总量有较大影响,我们紧跟改革步伐,抓紧就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开展业务培训和具体布置,对投资项目进行摸底修订,组织法人单位采用财务支出法试填试报,为实现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顺利过渡做好准备。 

      五、加强重点能耗企业统计监测 

      积极探索“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三大统计体系。开展绿色发展统计监测,将全市190多家重点耗能企业作为能源统计的重点跟踪监测对象,走访了解企业的技改项目和节能评估情况,加强与经信委、环保局等部门以及各行业协会的联系,了解电力、钢铁、水泥、造纸和纺织业等重点行业的宏观运行情况和环保整治情况,加强对发电、印染、机制纸、水泥等与减排核算基础数据密切相关的产品产量监测,积极推进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62%,顺利完成“十三五”节能“双控”年度和序时进度目标。 

      六、三级联动推进名录库建设工作 

      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是企业联网直报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建立了市县乡三级联动制度,与市税务、工商、民政、编制和质监等部门协同合作,经常性开展信息交换共享,比对整理行政登记资料。通过电话联系、网络查询、上门核实等方式掌握企业基本情况,确保新增单位先查实再入库,变更单位先核查再更改,注销单位及时清退,真正实现名录库单位全、情况实、更新快。目前全市基本单位名录登记法人单位约17万个,产业活动单位近20万个,为网上直报单位的全量统计和增加值核算提供了可靠的企业基础资料。 

      七、圆满完成社科民生领域统计调查 

      (一)扎实推进文化产业统计工作 

      文化产业单位认定是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根据120个文化产业行业代码对全市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法人单位进行甄选辨别,在去年文化产业名录库企业数据基础上新增了5141家文化产业单位,为文化及相关产业主要指标测算等工作奠定基础。此外,会同市文改办起草制定了《各县(市、区)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其说明》,为我市各县(市、区)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出合理性意见建议。 

      (二)高质量完成科技研发及创新统计调查工作 

      与科技主管部门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共享、每日工作进度通报、联合走访、数据质量联合评估等联合协作机制,及时了解企业的研发项目、科研机构、专利申请授权及创新活动等相关情况。重点监测全市211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研发投入重点企业及各级政府部门立项企业情况,高质量完成了重点企业科技年快报、5191家企业的研发年报和7539家企业创新调查上报工作,全面客观反映我市科技研发创新的成效,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统计依据。 

      (三)按时保质完成人口变动情况调查 

      实地抽取了全市各县(市、区)和台商投资区所辖的101个乡镇(街道)的164个调查小区,组织现场访问登记了约4万人,调查内容涉及人口的数量、迁移、受教育程度、就业、社会保障和妇女生育情况及意愿等30多项与社会民生密切相关的事项。此外,还结合公安、民政、卫计委等相关部门的行政记录,做好常住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城镇化率等指标的评估工作,客观真实反映我市人口变动情况。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17年我市常住人口为86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7% 

      此外,全市统计系统还先后高质量完成劳动力、县乡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少数民族乡村、非公人才、农业产业化、国内旅游等专项调查及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监测等工作,去年省对设区市统计局考核的12个统计专业中,我市有9个专业走在全省前列,《中国信息报》和国家统计局网站先后22次刊发推介我局工作经验和做法。 

      八、统计保障能力有新提高 

      统计法制建设更加完善。秉承“重宣传、严执法”的工作理念,制定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机制,规范统计执法行为。在泉州市统计局门户网站建立“双公示”专栏,制定标准化执法流程,并同步推送至“信用泉州”网站以及全省信用综合管理系统,确保做出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填报100%合格。多举措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编撰印刷6000本《统计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汇编》宣传手册,发放全市统计调查对象;与鲤城统计局、常泰街道办事处联合开展主题为“提高统计公信力 推进经济持续发展--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依法统计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以学习贯彻新《统计法实施条例》为契机,举办全市统计系统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要求全体统计干部职工完全掌握、熟练运用条例内容,认真履职尽责,严格依法履行职权,不断提升依法统计的能力和水平。 

      统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遵循市政府“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协同管理”的原则,加强政府网站统一标准体系构建和信息公开电子监察系统的监管,泉州统计信息网的第11次改版纳入泉州政务网站群建设,并正式投入运行使用。新改版的统计门户网站进一步完善了网上办事和依申请公开栏目,及时反馈网上调查和民意征集结果分析;提供统计微博、微信入口链接和二维码,增强与社会公众的互动、沟通能力,以新媒体的视角更好、更生动地展现官方统计。2017年我局及时反馈网上来件60余件,做到有问必答,件件有结果,进一步提高统计信息服务质量。去年政务公开工作名列市直部门前列,被市政府办评为政务公开成绩突出单位。 

      九、统计参谋助手作用日益增强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泉州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密切关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组织骨干力量多次深入基层了解各行业一线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微观经济主体实际情况,力争形成判断准确、分析透彻、观点鲜明、建议可行的经济信息、简明分析和专题研究报告。全年发表统计信息254条次,政务信息239条次,统计分析调研文章70篇,5条信息被福建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和CN刊物采用,我局撰写的《从近三年春节前人口流动大数据看泉州人口集聚》一文获得全省市、县(区)统计局优秀统计分析报告评比一等奖。较好发挥了统计信息、咨询、监督职能,努力当好市委、市政府判断把握经济形势的参谋助手。 

      十、强化主责意识,全面从严治党

        局领导班子切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确保机关党建工作目标明晰、措施得力、成效明显。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方面:通过开展3期主题学习讨论,编印《党员干部应知应会知识手册》、组织党员参加党章党规网络答题、观看《廖俊波》微电影和《将改革进行到底》电视纪录片等形式,不断丰富创新学习载体。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通过原原本本学习十九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开展手抄十九大党章等活动,推动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结合统计实际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实施意见》及2017年度工作日程表,实行动态销号管理,逐一检查落实。同时持续深化党的纪律教育,如:扎实开展加强党内监督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题学习教育月活动,组织参观廉政书画展,及时通报我省、我市关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典型案例,定期发送廉政警示短信等,做到警钟长鸣。主题实践活动方面:以开展“机关党旗红,‘五个泉州’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结合“学习廖俊波,争做合格党员”和党员“三诺”活动,引导党员边学边做边改,每月党小组会均开展党员履诺、领导点评环节,促进整改提升,推动党员干部亮出身份、亮出承诺、亮出作为。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