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33-0400-2021-00138
    • 发布机构:泉州市统计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1-12-06
    • 内容概述: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告之十
    价格改革勇毅笃行 物价稳定温暖民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告之十
    来源:泉州市统计局 时间:2021-12-06 11:50

      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晴雨表之一,不仅与宏观经济运行关系密切,更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泉州市委、市政府紧跟党中央、国务院改革步伐,采取一系列稳发展、促改革的有力措施,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价格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价格环境。 

      一、价格改革历程回顾 

      随着计划价格管理体制向市场价格体制转变,价格改革的调控方式也逐渐由计划调节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物价水平在历经大起大落后趋于稳定。1949~2020年,物价水平最高涨幅为1950年的上涨37.6%,最大降幅为1951年的下降14.3%1984~2020年,泉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5.9倍,年均上涨5.7%。泉州物价运行大体可分为动荡、大幅波动、小幅上涨、大幅上涨、温和上涨、平稳运行等六个阶段(详见图1)。 

    1 1949~2020年泉州市价格走势图(以上年同期为100

      (一)1921~1949年:物价调控手段不力,价格较为动荡 

      1921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经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特殊时期,泉州物价呈现动荡发展。20世纪30年代初,受资本主义国家倾销剩余商品影响,泉州市场物价下跌,1934年比1933年物价水平下降7.6%;抗日战争时期,商品匮乏、货币贬值、港口封锁、侨汇断绝、物价暴涨,当局于194212月颁布限价实施办法,各县成立平价委员会,可市场物价未稳反升,限价名存实亡;解放战争时期,物价飞涨,大部分商品和工资、房租等都以大米为计价单位,农村则以物易物。当时政府发行法币、金圆券,但因商品奇缺,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法币、金圆券几成废纸。以谷价为例(50公斤),19374.50元法币,19451300元法币,19481500万元法币。 

      (二)1949~1977年:物价调控探索阶段,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多种经济形式成分并存,经济处于恢复时期,1950年泉州市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比1949年上涨37.6%,当时物价管理重点是遏制通货膨胀,经过努力,1952年比1950年下降22.6%。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期间,国家开始从粮、煤、油、棉等重要产品入手,逐步实行计划价格,逐步扩大农副产品的收购范围,调整工农产品的地区差价等,价格逐步稳定下来。1952年比,1957年泉州市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上涨5.6%,五年来年均上涨1.1%。1958~1965年期间,经历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民经济失调、物资紧缺、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1961年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涨25.5%。中央及地方通过出台多项政策和回收过多的货币,保持市场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稳定,其中包括对重要商品实行最高价政策、调整工业品的城乡价差、特殊时期对商品价格进行冻结等,系列政策实施后零售物价总指数从1963年起连续三年回落。1966~1977年间,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部分领域停顿,市场商品短缺,重要生活必需品实行定量供应、凭票购买,市场物价调节机制失效。 

      (三)1978~1984:价格体制改革探索阶段,以调为主,物价小幅波动 

      改革开放初期,价格体系改革主要实行调放结合、以调为主,计划价格体制逐渐被温和打破。包括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8种主要副食品及其相关制品收购价格,全面调整纺织品价格等,1980年泉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1979年上涨7.4%。泉州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精神,印发了《关于加强物价管理、坚决制止乱涨价和变相涨价的通知》,凡国家规定牌价的工农业产品的零售价格一律不得提高,各种议价商品一律按照1980127价格出售、并且只能降低不能提高,随后降低涤棉布价格、提高烟酒价格。1981年底,晋江地区行政公署成立物价检查领导小组,开展物价检查。经过综合整治,1981年泉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回落,仅上涨1.9%1983年,泉州市降低化纤制品和一批日用百货价格后,提前全部放开国务院规定的第二批350种小商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1979~19846年间,泉州市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累计上涨14.6%,年均上涨2.3%。 

      (四)1985~1990年:价格体制改革展开阶段,以放为主,物价大幅上涨 

      这个阶段,泉州的价格管理主要是以放为主,放调结合。除粮油等少数重要品种实行合同定购外,其余农产品价格不同程度放开,并放开、放活部分工业品价格,实行在国家统一定价基础上浮动价格。价格管理体制改革也逐步深化,各县逐步恢复和健全物价机构,价格管理权限下沉,形成了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三种价格形式并存的格局。1984年末,由于经济持续过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过大导致银行贷款猛增,物价水平连续上升。泉州市场经济改革起步较早,小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经济冲击使得价格波动也比其他内陆地区明显。1985年,泉州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0.4%,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通货膨胀悄然而至。1988年居民消费价格猛涨31.9%,达到此次通胀最高点。1985~1989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了129.5%。泉州市政府积极贯彻中央积极慎重、以补为主、调补结合、逐步理顺的改革方针,建立60控价工程,成立物价管理监督领导小组,加强物价管理,提出综合治理、控制物价水平,刹住乱涨价、乱收费歪风的措施,通货膨胀被遏制,价格涨幅逐步回落,1990年物价水平比1989年低0.2个百分点。价格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尽管物价上升,但这一阶段泉州市绝大多数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199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3元,比1985年增长0.9倍,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65元,比1985年增长1.1倍。 

      (五)1991~2011年:市场价格机制形成阶段,以市场调节为主导,价格高位回落后温和上升 

      1991~1997年,泉州加大市场价格调控力度和推进价格管理制度改革,推出有力政策平抑通胀。1992年,放开粮油购销价格和统销价格,并实行生产资料计划内、外价格并轨,当年泉州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市场调节部分占比达97.3%1994年,受农产品价格影响,物价水平上涨25.1%,出现了1988年后的又一次通胀,泉州市政府多措并举,出台《泉州市区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征集管理暂行规定》、设立副食品价格调节资金、狠抓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和物价监督检查,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违法经营等行为。调控措施到位推动1997年经济实现软着陆,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回落至4.4%1998~2003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国内特大洪涝灾害、暴发SARS疫情等影响,国内外经济低迷,出口下滑。中央政府确定了增加投入、扩大内需总基调,但是经济总体低迷,6年间CPI累计下降1.5%2004~2011年,经济明显复苏,泉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22.8%。其中,2004年受粮食价格反弹带动其他主、副食品价格上升,以及政策性调价等因素影响,价格持续温和上涨,CPI上涨4.0%,2003年增幅高2.9个百分点;2009年,受美国金融次贷危机影响,出现外需大幅减少、国内供过于求的态势,当年CPI下降2.2%,较2008年涨幅大幅回落6个百分点;2010,为扭转上年美国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在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刺激拉动下,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明显,2010年和2011年泉州市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3.4%5.3%  

      (六)2012年至今:市场价格机制完善阶段,价格平稳运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稳定物价,泉州采取调控房价、理顺医疗服务及药品价格、保障农产品供应等措施惠民生,着力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速主动放缓,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缩窄。至此,泉州市已形成比较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价格管理机制。2012~2020年,泉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19.5%,年均约上涨2.0%,物价总体保持平稳运行。 

      二、价格改革的成就 

      (一)调控体系基本健全,价格管理有章可循 

      泉州市在推进价格改革的过程中,遇到许多新问题和新困难,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既要稳定物价,又要振兴经济原则指导下,在物价变动的重要节点,把握住价格调控的方向、时机和力度,适时推出有力政策,建立和健全价格调控体系,有效控制物价水平。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先后建立“60控价工程、控价目标行政首长责任制、公用事业项目价格调整审批制度、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价格审价听证制度,设立价格违法案件审理委员会、职工物价监督站,建立应对价格异动事件工作预案,粮食价格干预预案、生猪价格调控预案、低收入群体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推进平价商店和直供销售点建设,建立市场价格调控联席会议制度等。泉州在《价格法》正式实施后,不断加快价格放管服改革步伐,先后制定了《关于对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实行监审的通知》《泉州市普通住宅物业服务等级指导性收费标准》《泉州市价格服务进民营企业工作指导意见》《泉州市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收费细则及收费指导标准。随着价格调控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物价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提高了政府价格决策的透明度,使价格体制和价格管理方式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价格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价格总水平总体稳定提供了有效保障。2012年以来,全市CPI年均涨幅约为2%,处于低位运行的合理区间,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市场创造活力增强,资源配置更趋优化 

      计划经济时代,大部分商品都实行政府统一定价,且诸多价格一经确定长期不调整,商品价格无法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制约了私有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泉州市不断加快价格放管服改革步伐,大幅度缩减政府定价目录内容,于1982年底逐步放开257种小商品定价机制,比国家规定放开的目录多出97种,次年又提前完成了国家规定第二批放开350种。这一系列放开举措,盘活了资源,给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借助价格改革的契机,泉州进一步打破了计划管理体制,用市场经济赋予市场动力,以适度宽松的环境解放生产力。1992年,泉州社会零售商品总额中市场调节部分占比达97.3%。市场价格机制不断完善,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通过优胜劣汰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后,泉州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爱拼敢赢精神,探索形成晋江经验,出台实施运用价格政策补齐民生短板,不断采取价费政策推进市场决定价格机制,促进市场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医疗、教育、养老等与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服务价格放开后,不同市场主体进入并形成充分竞争,供给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并且大范围增加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提升泉州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从消费结构看,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主要副食品如肉类、蛋类、奶类消费持续增加,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达9635元,比2002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6.6%2020年人均衣着消费支出达1720元,比2002年增长1.7倍。解决温饱问题后,城乡居民开始从基本的吃穿消费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倾斜。全市城镇、农村居民食品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分别从1990年的65.2%56.6%,降至2020年的32.0%43.3%2020年末,泉州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1.6平方米,比1992年增加44.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80.2平方米,比1984年增加68.2平方米2020年末,泉州城乡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分别为45辆和29.8辆。 

      (四)社会环境稳定和谐,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历史原因造成生产萎缩、物资匮乏,泉州物价发生两次较大幅度的波动。政府采取一系列制止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的有效措施,结束物价飞涨的动荡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改革开放后,价格改革从起步到全面推进,市场价格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有效平抑物价上涨、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发展。特别是突发事件引发价格异动时,能迅速反应并加以调控。如,非典疫情暴发时,泉州市政府积极作为,及时制定《泉州市应对价格异动事件工作预案》,迅速启动应急反应机制,对防疫物资价格进行监管,有效平抑物价水平;对于因结构性价格上涨而导致的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能够抓住菜篮子这一主要矛盾,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十一五期间,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公布《泉州市推进平价商店和直供销售点建设稳定食品价格实施方案》,建立平价商店运行机制,平价商品品种覆盖群众日常生活必需的粮、油、肉、蛋、菜等五大类主副食品,价格降幅达10%~40%;通过实施能繁母猪补贴等措施遏制生猪价格大幅度上涨态势,非洲猪瘟期间,针对猪肉价格快速上涨、生猪产能不足等问题,制定了《泉州市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展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等,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政府抓住菜篮子这一关键点,采取多种措施逐步调整和放开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得工农业价格剪刀差逐渐趋于合理。肉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健康稳步提升,是农业生产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2020年猪肉产量为9.62万吨,比1980年增长1.35倍;2020年水产品产量为104.99万吨,是1949年的37.5倍。 

      价格改革为泉州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居民消费水平不断升级,商品和服务市场供给日益丰富,物价水平温和发展。 

     

      注: 

      [1] 1984年前数据来源于《泉州统计年鉴》和《泉州市物价志》。 

      [2]1950~1983年物价水平采用老口径,采用职工生活费用指数。 

      [3]1984年及以后的物价水平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