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33-0400-2006-00006
    • 发布机构:泉州市统计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06-04-29
    • 内容概述: 泉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泉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来源:泉州市统计局 时间:2006-04-29 17:30
     
    泉州市统计局
    2006年3月10日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扎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预期目标,为“十一五”规划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26.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1%,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19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938.1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589.01亿元,增长13.6%。“十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3%,超出“十五”计划目标1.3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2.2%、13.9%和11.8%。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平稳发展,第二产业增势强劲,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 64.7%和34.7%。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0年的8.7∶57.0∶34.3调整为6.1∶57.7∶3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1427元(折合2655美元),比上年增长12.3%,是2000年的1.68倍。
         消费市场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见附表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6%,服务价格上涨2.2%。在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居住类价格上涨6.3%,食品类价格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持平,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0.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6%,交通及通信类价格下降0.5%,衣着类价格下降1.0%。
    生产领域价格有所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9%,涨幅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
       企业改制和上市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全年新设立3家股份公司,累计已有38家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末境内上市公司(A、B股)3家,市价总值26.3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5.3%。
         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151.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82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97.10万人,增加6.47万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54.15万人,增加9.35万人。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09人,其中“4050”人员17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19%。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6.91万人,转移就业5.87万人。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所有街道和70%以上的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776元,比上年增长9.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显突出;国际贸易壁垒摩擦增多;城乡差距依然较大,“三农”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经济增长方式依然较为粗放等等。
      二、农业
       农业发展平稳。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69.02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十五”年均增长2.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4.70万亩,比上年减少2.58万亩,下降0.8%;粮食总产量101.64万吨,比上年增加0.12万吨,增长0.1%;水果产量45.80万吨,增长1.6%;茶叶产量3.16万吨,增长10.5%;蔬菜产量108.12万吨,增长2.1%;食用菌产量4.19万吨,增长13.4%;油料产量4.86万吨,下降1.2%。 
         林业生产稳步推进。全年完成造林更新总面积12.73万亩,比上年增长90.2%;其中,荒山造林5.71万亩,增长1.4倍,迹地更新面积7.02万亩,比增64%。全年完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9.18万亩,下降0.6%。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0.99万亩。木材产量19.42万立方米,增长5.5%。
    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全年肉蛋奶总产量33.80万吨,增长1.1%,其中,肉类总产量28.34万吨,增长0.9%;禽蛋4.85万吨,增长2.3%;肉猪出栏数298.19万头,增长2.1%,年末生猪存栏数158.00万头,增长0.8%。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96.13万吨,比上年下降1.3%,其中,淡水产品产量2.19万吨,比增7.1%;海水产品产量93.95万吨,下降1.4%。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灌溉面积171.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63.11万亩,年末达到节水灌溉面积82.8万亩,除涝面积34.88万亩,盐碱耕地改良面积7.74万亩。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人口329.96万人,本年新增27.45万人。全年农村用电量70.30亿千瓦时,增长7.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0%。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978.3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2113.1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5%和23.7%,“十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6.2%和25.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1304.45亿元,重工业产值808.73亿元。在各经济类型中,国有工业产值237.88亿元,现价增长14.5%;集体工业产值28.19亿元,增长22.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1214.37亿元,增长31.1%;股份制工业497.91亿元,增长27.5%;股份合作制工业65.74亿元,增长22.7%。。
       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及两大主导产业较快增长。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纺织鞋服、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等五大传统产业完成产值1336.17亿元,现价增长28.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3.2%。其中,纺织鞋服、建筑建材业、食品饮料业现价分别增长31.1%、26.0%和35.2%。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行业完成产值286.29亿元,现价增长21.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3.5%。其中石油化工业完成产值261.24亿元,现价增长21.7%;电子信息业完成产值25.05亿元,现价增长22%。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3.49,比上年下降2.48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4.85,下降1.02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8.02,下降6.11点;资产负债率42.86,提高3.49点;全员劳动生产率62957元/人,提高6182元/人;流动资产周转率2.76次,下降0.09次;工业产品销售率96.42%,下降0.58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别增长23.5%、28.8%和44.4%。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9.09亿元,增亏5.25亿元,比上年上升136.9%。 
      建筑业实现较快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有317个,完成建筑总产值128.74亿元。全市建筑房屋施工面积1913.89万平方米,实行投标承包面积1457.58万平方米,招投标率达76.2%。房屋竣工面积917.75万平方米;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亿元的企业27家,其中5亿元的企业6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增速比上年回落9.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项目投资237.89亿元,增长29.0%;房地产开发投资68.56亿元,增长17.9%;农村投资117.76亿元,增长6.1%。
      投资结构继续调整。在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36亿元,增长50.6%,比上年提高了16.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4.46亿元,增长46.3%,增速比上年回落了13.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14.75亿元,增长41.3%,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30.62亿元,增长33.0%。制造业中,纺织服装和皮革制造业投资增长30.5%,石油化工及炼焦业投资增长1.64倍,橡胶塑料制品业投资增长1.06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2.06亿元,增长5.4%,增速比上年回落了9.4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全市省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4.05亿元。其中沿海大通道共完成投资10.25亿元,炼化一体化完成投资9.1亿元,南埔电厂完成投资13.02亿元,一期已投产发电,晋江热电厂完成投资5.79亿元,一期于年底投产试运行。
    房地产产销两旺。住宅投资46.27亿元,增长35.8%;商品房施工面积888.82万平方米,增长1.6%,竣工面积195.82万平方米,增长16.6%;全年商品房屋实际销售额90.87亿元,增长90.3%;实际销售面积298.80万平方米,增长31.6%,其中住宅销售253.63万平方米,增长25.3%,个人购买面积占92.9%;年末空置房面积为79.17万平方米,增长50.2%。
    “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519亿元,超过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投资总额之和,五年间投资年均增长15.2%。
         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的称号。城市建设力度继续加大,“一二三四”重点城建项目进展顺利。55个城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亿多元。“一场一馆”、泉州晋江大桥、泉州大桥南立交、朋山岭隧道及接线工程、温陵路街道立面整治工程、东涂片区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均已开工;市区一二环路方案基本确定,四规工作已基本编制完成,三片三带和四改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备受市民关注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市区旧危公房改造试点有序推进。截至2005年底,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已达70平方公里(含泉港区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6.3平方公里。市政基础设施继续改善,中心市区建成区新增园林绿地242公顷,总绿地面积达2264公顷,绿化覆盖面积2446.78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6.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0.99平方米;市区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为201公里,营运车辆550部;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面积580万平方米。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11025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量4089万立方米,用水人口68.95万人。
         村镇建设有力推进,村容村貌得到整治,全年拆除旧房87.27万平方米,新建房屋154.96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6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十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1.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6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98.61亿元,增长9.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484.05亿元,增长13.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8.25亿元,增长10.9%;其他行业零售额10.10亿元,增长1.2%。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7.4%,通讯器材类增长22.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72.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0.7%,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3.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5.1%,汽车类增长14.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1.9%,木材及制品类增长72.4%,体育娱乐用品类22.7%。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达45.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出口32.07亿美元,增长23.5%;进口13.41亿美元,增长23.1%。“十五”期间累计进出口总额149.1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105亿美元,比“九五”翻了一翻,年均增长22.4%。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25.61亿美元,增长26.4%;加工贸易出口6.46亿美元,增长13.0%。从出口国别看,对亚洲和欧洲的出口分别为11.83亿美元和9.82亿美元,分别增长0.9%和49.1%;对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出口分别为6.44亿美元、2.20亿美元、1.28亿美元和0.49亿美元,分别增长42.0%、29.7%、24.3%和25.2%。全年实现全社会出口交货总值630.56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外商直接投资较快增长。按报表口径统计,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561项,比上年下降27.8%;投资总额23.68亿美元,比增3.6%;合同外资金额17.00亿美元, 增长2.1%;外商实际到资12.00亿美元,增长9.8%。按验资口径,实际到资7.09亿美元,增长15.1%。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平均合同外资额为303万美元,比上年上升41.6%。新批外商投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为39家,在新签利用外资合同中,投向第二产业的合同金额15.04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当年累计开业投产509家。“十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49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1.47倍,超过“十五”计划35-40亿美元的预期目标。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升有降。全年共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合同31项,比上年下降13.9%;合同金额668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1%;共完成营业额2620万美元,增长2.1%;全年派出劳务人员2372人次,年末在外劳务人员共有2981人。批准境外投资企业7家,境外投资金额174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共新建、改建公路737公里,其中,新建公路70公里,改建公路667公里,铺设水泥路面737公里。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600公里,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1906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9239公里,分别比上年增加70公里、128公里和450公里,公路密度达97.6公里/百平方公里。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7810.71万吨,比上年增长9.8%,货物周转量287.93亿吨公里,增长33.7%。其中,铁路运输821.7万吨,周转量10.11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0%和4.0%;公路运输5525万吨,周转量59.36亿吨公里,分别增长4%和2.3%;水上运输1463万吨,周转量218.46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6.1%和43.6%;航空运输1.01万吨,下降12.9%。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9910.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旅客周转量70.21亿人公里,增长2.3%;其中,铁路旅客发送量48.3万人次,周转量1.03亿人公里,分别增长22.8%和27.6%;公路客运量9744万人次,周转量69.1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1.9%;航空运输旅客吞吐量118.58万人次,增长2.1%。
    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046.16万吨,比上年增长30.8%;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3.15万标箱,增长16.4%。
       各类民用车辆拥有量持续增加。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9.28万辆,比上年增长18.4%。其中私人汽车15.53万辆,增长19.3%。民用轿车保有量达到7.74万辆,其中私人轿车6.75万辆。全市共有营运汽车总数30485辆,其中客运班车2810辆(含出租车1706辆),货运汽车27675辆,拥有省际运输船舶320艘,总载重80.59万吨。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邮政业务收入4.03亿元,增长7.2%;电信业务收入54.77亿元,增长15.6%。全年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96.38万门。全市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314.2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03.31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10.9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14.08万户。年末数据及多媒体用户60.22万户,增长6.5%;其中,宽带接入用户33.88万户,增长43.7%;互联网拨号用户25.45万户,下降21.6%。
       旅游业持续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97万人次,增长21.5%。其中,国内游客1127.2万人次,增长21.7%;接待过夜境外游客53.5万人次,增长4.7%。境外游客中,外国人及华侨5.1万人次,下降1.9%;港、澳同胞43.3万人次,增长7.2%;台湾同胞5.1万人次,增长15.9%。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22.4%,旅游创汇3.49亿美元,增长16.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执行良好。全市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11亿元,比上年增收13.33亿元,增长21.2%,加上上划中央“三税”收入77.25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合计完成153.36亿元,比上年增收22.19亿元,增长16.9%。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上年的9.3%上升到9.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6.09亿元,比上年增加14.36亿元,增长20%。基金收入2.89亿元,基金支出2.88亿元。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76.04亿元,增长23.0%,其中,税收收入61.91亿元,增长19.5%;国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88.83亿元,增长11.5%,其中,税收收入88.74亿元,增长11.5%。。“十五”期间,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1.7%和21.7%。
    金融运行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16.6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4%,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74.85亿元,增长16.8%。人民币存款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21.79亿元,增长16.1%;企业存款253.62亿元,增长13.7%。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83.8亿元,增长17.7%,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72.81亿元,增长17.9%。人民币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32.42万亿元,当年新增12.79亿元,其中住房贷款余额92.99万亿元,当年新增14.63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418.70亿元,现金支出6544.37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125.67亿元,比上年多投放14.81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31.95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60亿元,增长6.6%;人身险保费收入24.34亿元,增长5.5%。支付各类理赔款5.79亿元,增长20.0%,其中财产险理赔支出5.06亿元,增长21.6%。人身险各项给付支出7.79亿元,比上年增长75.1%。
        九、教育、科学技术和质量监督
       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全市拥有高等学校15所,比2000年末增加11所,其中本科高校3所,高职高专12所。高校在校学生7.76万人,是2000年末的4倍;招生2.94万人,比上年增长29.1%;毕业生1.15万人,增长26.2%。全市中等职业学校84所,普通完全中学125所。高中阶段在校学生22.82万人,增长9.5%;招生8.52万人,增长7.5%。全市普通初中260所,初中在校学生37.90万人,招生12.92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3.1%,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全市小学1813所,在校学生61.00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全市幼儿园714所,在园幼儿17.14万人,招生8.29万人,幼儿适龄人口入园率80.5%。特殊教育在校学生9650人。当年各级各类高校录取我市高考考生3.97万人,比上年增加4859人,录取率74.1%。
         年末全市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注:通过职改部门办理证书)21.0万人,比上年增长7.7%,共设立了5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69人(次),目前在站博士后49人,居全省首位。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建设步伐,孵化企业总数达118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累计达190家,现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为160家;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累计达10家;新增12家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累计发展至57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8家,市级示范企业总数增至100家。全年共实施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43项,其中,国家级31项,省级69项,市级143项;有14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12项;有55项成果获市科学技术奖。全年专利授权1562件,累计专利授权数达10811件。技术市场稳步发展,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80项,合同金额0.64亿元。
         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全年监督抽查1644家生产企业的产品2967批次,合格率达79.7%;监督抽查988家经销企业商品1595批次,合格率达94%。全市新增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323家,累计达1526家; 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企业累计479家;取得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5家;取得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体系认证企业6家。全市二十八类食品生产企业有120家133个申证单元取得QS认证。全市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9317台(件),非强检计量器具30881台(件)。全市有16家企业22项产品申报采用国际标准,其中使用采标标志的产品有14家19项。
         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培育名牌产品。全年有23项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累计中国名牌产品33个。有6件商标获全国驰名商标,累计16件;有41项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资格,累计87项;有50项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累计218项。安溪铁观音、永春芦柑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3个,影剧院8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10个,乡镇文化站126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1710场, 观众83万人次;《董生与李氏》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钦差大臣》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初选剧目。泉州南音被列为我国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备选名录的第一位。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9座,广播节目11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79%;电视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节目4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15%。全市有线电视用户68.07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90个,比2000年增加60个,其中医院61个,卫生院142个,预防保健机构(含妇幼所、院)24个。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3928人,其中医生6027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2546人和1184人。年末卫生机构实有病床14259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8.7%,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223人。
         卫生防疫事业成绩显著。全年报告法定传染病病例19161例,报告发病率为254.70/10万,实现无重大传染病流行目标,完善疫情报告网络建设,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网络直报覆盖率为100%,乡镇卫生院覆盖率为95.3%,儿童预防接种四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乙肝疫苗接种率95%以上。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参加13届省运会比赛成绩居全省第二;承办四国女足锦标赛及全国、全省几项重大比赛;组织49名运动员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十运会,取得3银5铜、30人次进入前八的好成绩。成功举办第九届全民健身节,开展了“五个百万人”健身活动。全市共有标准化体育场地4141个,占地面积8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非标准化体育场地达2187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7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万人,比2000年末增加34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6.73%。人口出生率为11.5‰,死亡率为5.3‰,自然增长率为6.2‰。全市城镇化水平为46.5%,比2000年提高7.6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9元,比上年增长11.9%,“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1.1%,提前两年实现“十五”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002元,增长7.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4平方米,超过2000年7.6平方米。年末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57台、洗衣机101台、电冰箱103台、摩托车103辆、空调器172台、家用电脑60台、微波炉77台。农民人均纯收入6123元,超过“十五”预期目标423元,比上年增长7.8%,“十五”期间年均递增6.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58元,增长10.7%;农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45.85平方米,超过2000年9.0平方米。农村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3台、摩托车103辆、电冰箱58台、洗衣机43台、固定电话108部、移动电话150部。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4%和42.9%,分别比上年下降0.6个和0.5个百分点,比2000年下降4.1和4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市年末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29.36万人,比上年新增4.02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8.79万人;有5.82万位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了基本养老保险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24.42万人。失业保险制度不断健全,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8.06万人,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2500人。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底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13万人,新增9.44万人;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30.88万人和29.3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老年福利机构53个,床位695张。全市城镇社区服务中心达140处。城市有23628人、农村有82607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分别比上年增加3752人和780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0.6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05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0.02亿元。
    全年新增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乡镇(街道)32个、小康村410个;宽裕型小康乡镇(街道)累计123个、小康村累计1980个。
        十二、资源与环境
       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继续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市各项主要环境质量指标保持稳定。辖区各城市、县城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泉州市区空气质量一、二级优良天数340天,占总天数93.2%;市区饮用水源达标率为99.7%,晋江流域水质监测省控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环保投资指数达2.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量20448万吨,排放达标率为98.0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42.61%;中心市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76.1%以上;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且市内无劣V类水体;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70%以上。
       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营造林总面积1.22万公顷。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8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55%;全市拥有森林公园31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4个;森林公园总面积3.4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17%;全市森林面积6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8.7%,活立木总蓄积量1960.9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为1902.4万立方米。 
       全年因洪涝和干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3.88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9150公顷,比上年增长202%,其中,绝收1340公顷,增长172%。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575起,造成1041人死亡、772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324万元。
       注:
      1、本公报未包括金门县。
        2、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3、本公报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按照国家要求,从2004年1月起,全国各省(市、区)GDP的中文名称统一更改为“某省(市、区)生产总值”。如我市的GDP中文名称改为“泉州市生产总值”。
     
     
              附表 1 2005 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指        标
    全市
    (%)
     
    城市
    农村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1.7
    1.6
    1.9
    食  品
    2.7
    2.5
    3.0
    其中:粮食
    1.2
    0.9
    1.7
    烟酒及用品
    -0.3
    -0.2
    -0.5
    衣着
    -1.0
    -1.4
    -0.2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持平
    -0.1
    0.2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0.6
    -0.3
    -1.0
    交通和通信
    -0.5
    99.1
    0.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2
    0.4
    2.8
    居住
    6.3
    7.5
    4.4
      
     
              附表 2 2005 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96.47
     
    -13.5
     
    铁矿石原矿量
    万吨
    201.91
     
    41.5
     
    原盐
    万吨
    10.27
     
    -18.9
     
    发电量
    亿千瓦时
    78.96
     
    24.9
     
    糖果
    万吨
    11.48
     
    -14.9
     
    方便面
    万吨
    7.70
     
    1.9
     
    罐头
    万吨
    3.47
     
    10.2
     
    味精
    万吨
    1.39
     
    7.8
     
    啤酒
    万吨
    41.02
     
    4.5
     
    化学纤维
    万吨
    23.06
     
    -1.4
     
    万吨
    0.67
     
    -30.9
     
    亿米
    14.02
     
    1.6
     
    服装
    亿件
    5.66
     
    11.9
     
    皮鞋
    亿双
    2.85
     
    22.3
     
    家具
    万件
    672.91
     
    14.9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41.65
     
    26.9
     
    原油加工量
    万吨
    351.04
     
    -10.1
     
    汽油
    万吨
    95.19
     
    -12.4
     
    煤油
    万吨
    5.81
     
    3.0
     
    柴油
    万吨
    150.34
     
    -10.6
     
    液化石油气
    万吨
    19.69
     
    -18.9
     
    烧碱
    万吨
    4.82
     
    1.5
     
    化肥
    万吨
    2.08
     
    -5.5
     
    塑料制品
    万吨
    13.08
     
    36.4
     
    花岗石板材
    万平方米
    1232.32
     
    55.6
     
    生铁
    万吨
    97.43
     
    81.1
     
    钢材
    万吨
    147.95
     
    99.6
     
    陶质砖
    亿平方米
    2.60
     
    48.6
     
    瓷质砖
    亿平方米
    0.85
     
    23.2
     
    包袋
    万个
    4165.48
     
    18.4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