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九)
工业 按照辞海的定义,工业是指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工业品原料及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社会生产部门。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工业活动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三个门类。
工业总产值 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工业销售产值
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价值的总价值量。
出口交货值 指工业企业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工业增加值 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资产总计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一般按流动性(资产的变现或耗用时间长短)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应收账款 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包括应向客户收取的货款、增值税款和为客户代垫的运杂费等。
产成品 指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
累计折旧 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历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
本年折旧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
负债合计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一般按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营业收入 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指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营业成本 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
主营业务成本 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
税金及附加
指企业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
营业利润 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
利润总额 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利润总额为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应交增值税 指按照税法规定,以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增值额和货物进口金额为计税依据而课征的一种流转税。
期末用工人数 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企业实际拥有的、参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数。
平均用工人数 指报告期企业平均实际拥有的、参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