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淡季不淡 稳步回升——1-8月我市消费品市场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1-09-20浏览:保护视力色:【字体:

今年以来,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步更新、消费层次明显提高的情况下,泉州居民消费需求继续增强,消费品市场呈现淡季不淡,稳中回升态势。8月份,我市消费品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27亿元,同比增长19.9%,增幅比上月提高2.9个百分点;1-8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0.6亿元,同比增长17.4%,比1-7月回升0.4个百分点。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特点

(一)城镇市场支撑作用明显。1-8月,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75.88亿元,同比增长17.7%,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7.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4个百分点;其中城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93.16亿元,同比增长20.1%,城镇市场支撑作用明显。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4.71亿元,同比增长15.3%,增幅比城镇市场低2.4个百分点。

(二)骨干企业领先增长,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泉州商业经过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培育和扶持,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作为市场消费的主要载体,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消费环境和服务质量等诸多优势,发挥着消费导向作用,成为带动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保障市场供应起到了重要的龙头作用。前8个月,我市零售额超亿元的批零企业65家,共实现零售额208.1亿元,占全部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零售额的23.4%,同比增长40.4%,高于限额以上企业增幅8个百分点。

() 限额以上商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共有纳入直报的限额以上商业930家,比上年底增加190家。8月份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41.73亿元,同比增长35.4%,有力支撑了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截止8月底限额以上商业累计实现零售额306.1亿元,增长32.4%,限上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34.4%,较上年同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贡献率达56.7%,拉动全市增长9.87个百分点。

(四)商品销售良好,消费热点延续。

在限额以上企业统计的25个大类商品零售额中,除书报杂志类和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下降外,其它类别增幅均呈上升态势。增速列前五位的分别为: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金银珠宝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石油及制品类,增幅分别为184.6%53.2%47.7%45.6%42.3%

——吃穿用类商品。作为刚性消费的食品类、服装类和日用品类商品保持着稳定增长态势。由于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特别是上半年以来生猪价格涨幅较快,粮油蔬菜价格不断上涨,一定程度助推了零售额增长。在限额以上企业中,全市1-8月份“食品”类商品零售额为35.1亿元,同比增长37.6%,其中粮油类增长30.7%,,肉禽蛋类增长97.9%。“穿着”类商品零售额为20.1亿元,增长45.7%。“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为6.7亿元,增长 33.8%

——家装家居商品。近年来我市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与房屋装修装饰相关的家装家居商品进入销售景气区间。据限上企业统计,18月,我市家具类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8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3.2%;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7.0%

——能源金属材料类商品。能源类、金属材料类等产能行业商品需求保持高位增长。目前,我市拥有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222.5万辆,其中汽车达53.98万辆,猛增的汽车保有量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与此紧密相关的石油及制品需求;18月,限上企业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8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3%。金属材料类实现销售额66.5亿元,同比增长48.0%

——高档消费商品。汽车作为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代表商品,继续不断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但消费更趋理性。1-8月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95.5亿元,同比增长22.8%,占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比重为31.2%。受国际金价持续上涨的影响,加之股票市场的波动起伏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紧缩,金银珠宝类消费不断升温。前8月全市限额以上企业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2.13亿元,同比增长47.7%,金银珠宝已成为市民投资保值的重要选择。

二、需要关注的两个方面

(一)县域之间商业发展存在不平衡。从发展速度上看,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丰泽、泉州开发区、安溪、南安、泉港、石狮和鲤城等7个县(市、区),同比分别增长23.3%20.1%18.4%18.1%17.8%17.7%17.6%,其他6个县(市、区)则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增幅最高与最低的县(区)相差近15.5个百分点。

(二)商品价格上涨和通胀预期加大影响了居民的即期消费。1-8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上涨5.6%,其中食品类上涨13.4%,肉禽及制品上涨24.6%。涨价因素对居民消费形成较大抑制作用,影响着居民消费心理及行为,降低了居民实际购买力,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消费更趋谨慎。随着居民对通胀预期的增强,被动储蓄,防范未来情绪渐浓,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即期消费。

三、加快我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抢抓机遇促进商贸大发展。泉州融汇品牌之都、旅游、会展、购物、餐饮等多方优势,我市应紧紧抓住当前消费结构升级、城乡面貌巨变、城市影响力提升的有利时机,着力推进流通方式创新和业态调整,以商贸业的繁荣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全力打造繁荣繁华的海西商贸大都市。

(二)加快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商业布局。一是要积极培育和引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从城区走向乡镇,充分利用其规模、信誉优势引领消费,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消费空间,不断提升商业档次;形成百货商场、大型综合超市、专卖店等不同功能、不同作用、互为补充的商业业态。二是加快连锁超市、便利店、百货店、专业店、厂家直销中心等多种零售业态走进社区和农村,为居民实现消费提供方便,做大连锁规模,使之成为开拓市场,扩大需求的新的增长点。

(三)培育和引导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从消费结构上看,泉州市的消费品市场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期,居民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也将逐步转入正常稳定的增长状态。因此,应当结合消费需求的变化,继续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合理引导汽车、住房和黄金首饰等热点商品消费,努力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和新型消费模式,拓展休闲旅游、餐饮、娱乐、通信等消费,进一步推动我市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

 

                                                            撰稿:王伟亮

 


作者:市局 来源:泉州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