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二五”计划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部署,立足市情,紧抓海西建设的重大机遇,拓展深化实施“五大战役”,全力推进产业升级、港口建设、小城镇建设和“三旧”改造项目,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一、1-3季度我市投资总体运行情况好于预期
今年1-3季度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43.87亿元,比增34.6%,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比全年预计目标高6.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项目投资865.99亿元,比增34.4%;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192.78亿元,比增44.2%;非农户项目投资49.36亿元,比增24.0%;农户投资35.75亿元,比增12.3%。
(一)工业投资回升向好。随着产业振兴规划不断深入实施,我市工业投资呈现回升向好态势。1-3季度全社会工业投资完成496.04亿元,比增33.6%,其中城镇工业投资完成462.99亿元,比增41.0%,增速比去年同期上涨24.0个百分点。在城镇项目投资中,传统优势行业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食品制造业完成投资12.36亿元,比增156.0%;纺织业完成投资61.01亿元,比增156.4%;造纸及纸制品业完成投资24.63亿元,比增117.0%;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行业完成投资10.33亿元,比增109.8%;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完成投资2.64亿元,比增111.0%;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17.80亿元,比增107.6%。今年以来医药制造业的投资力度加大,泉港区的海洋生物医药和永春县的中成药研发加快发展, 1-3季度累计完成医药制造业投资3.70亿元,是去年同期投资额的5.8倍。
(二)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在城镇项目中,工业投资增速强劲,建筑业投资保持高速平稳发展,第二产业是拉动城镇项目投资的主要动力,1-3季度我市第二产业投资完成456.23亿元,比增35.8%,拉动城镇项目投资增长18.7个百分点。随着我市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日益完善,我市第三产业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其带动作用也日益增强,1-3季度我市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46.36亿元,比增32.6%,拉动城镇项目投资增长13.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额为5.64亿元,比增126.0%,拉动城镇项目投资增长0.5个百分点。
(三)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随着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等项目有序推进,我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3季度我市交通运输、市政建设和基础设施分别完成投资83.50亿元、100.04亿元和224.03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3.0%、13.1%和9.7%。其中道路运输业完成投资55.74亿元,比增10.2%,占交通运输投资总额的66.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97.48亿元,比增11.7%;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合计完成投资8.82亿元,比增49.0%。
(四)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以来,虽然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不断加强,但房价上涨刺激还是使许多新项目开工,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增长较快,房地产开发项目本身具有周期特征,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转向商务酒店式公寓、商业营业用房、办公楼等其他房地产投资,以适应商业人士和高收入阶层的投资需求,因此房地产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1-3季度,我市房地产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分别为3122.86万平方米和967.
(五)民间投资贡献率居首位。1-3季度我市民间投资延续了快速增长的态势,累计完成投资404.71亿元,比增37.6%,对城镇项目投资的贡献率为49.8%,带动城镇项目投资增长17.1个百分点;在一些亿元以上大型项目投资进度放慢的影响下,全年国有投资占比回落,同时带动作用也相应的减弱,1-3季度累计完成投资243.86亿元,比增27.1%,对城镇项目投资的贡献率为23.4%,带动城镇项目投资增长8.1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完成投资159.67亿元,比增40.9%,对城镇项目投资的贡献率为20.9%,带动城镇项目投资增长7.2个百分点。
二、当前制约我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增速较低,新兴产业投资力度乏力。今年1-3季度我市城镇项目个数1791个,比增32.5%,但是亿元以上项目个数仅有354个,同比下降6.8%,累计完成投资额404.77亿元,比增2.1%,较城镇项目投资增速低32.3个百分点。其中本年新增亿元项目个数38个,比去年同期减少27个,累计完成投资56.78亿元,同比下降了41.8%。从投资产业来看,石油化工业、电子信息业、修船造船业、汽车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投资力度乏力,今年1-3季度,我市新兴产业累计完成投资91.64亿元,同比下降9.1%,较纺织鞋服业、建筑建材业、工艺制品业、食品饮料业等传统产业的投资增速低66.3个百分点。其中修船造船业完成投资1.02亿元,同比下降了83.4%。
(二)银行贷款压力加大,工程项目资金仍有欠缺。今年以来,我市价格指数持续走高,银行贷款压力加大。1-3季度,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分别为105.7和105.4,比去年同期提高2.6和2.1个百分点。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207.47亿元,比年初增长11.5%,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1.3个百分点。从城镇投资项目资金来源来看,国内贷款为145.46亿元,同比下降25.5%,仅占本年资金来源的15.4%,占比较去年同期低12.9个百分点。工程项目资金仍有欠缺,今年1-3季度,我市城镇项目各项应付款合计25.43亿元,比增43.4%,其中未付工程款16.06亿元,比增146.0%。
(三)内涵性投资增长较为不足。今年1-3季度我市城镇项目投资中,新建项目投资507.95亿元,占城镇项目投资总额58.7%,扩建项目投资155.89亿元,占城镇项目投资总额18.0%,新建和扩建项目拉动城镇项目投资增长23.6个百分点,而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为78.56亿元,占城镇项目投资总额9.1%,拉动城镇项目投资增长2.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当前我市城镇项目投资增长仍然主要依靠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内涵性投资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促进投资项目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大型项目的投资进度,拉动新兴产业发展。继续加快大型项目的投资进度,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是壮大产业经济、突出制造业规模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要更高效、更合理、更大规模地引进和推动大型龙头企业项目,就近延长产业链,集聚产业群,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提升我市制造业的规模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科技创新与研发能力的提高,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象征,也是先进制造业基地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当前应继续加大高科技投资力度,夯实我市先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基地发展的科研基础,带动我市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
(二)密切关注投资项目的资金情况,确保投资顺利进行。贯彻执行和用好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国务院确定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持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推进项目融资方式市场化,创新融资方式,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为扩大投资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加快转变提升,确保投资可持续增长。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扩展深化“五大战役”的过程中要促使产业层次提升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围绕项目储备、生成、报批、建设有序推进,确保投资可持续增长。
执笔:黄银杏
核稿:黄延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