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资额54.34亿元,同比增长30.1%,增速超预期0.1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完成42.29亿元,同比增长26.4%;房地产完成投资额9.25亿元,同比增长59.3%;农户完成投资2.80亿元,同比增长10.6%。
一、项目投资继续保持合理增长
(一)关键领域投资带动明显。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项目投资贡献突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投资额9.25亿元,同比增长59.3%;项目投资完成42.29亿元,同比增长26.4%。
(二)重点项目投资拉动有力。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工业项目投资支撑有力,共完成投资47.70亿元(扣除1个重复项目0.1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87.78%。其中:重点建设投资项目124个(捆绑项目数),有开发投资额项目106个(不包括有前期投资但没达到上报固定资产投资条件的项目,下同),占85.48%,完成投资额25.5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8.11%;重点工业项目206个,有开发投资额项目169个,占82.04%,完成投资额22.39亿元,占工业类投资31.65亿元的70.74%,完成年度计划的24.02%。
(三)三产投资增幅极不平衡。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40亿元,同比增长394.4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1.97亿元,同比增长27.1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91亿元,同比下降13.97%。第一、二、三产投资比重分别占项目投资42.29亿元的0.95%、75.62%、23.43%。
(四)工业投资占比大增速快。第一季度我市工业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位居泉州各县市区首位,达31.65亿元,同比增长29.1%,占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1.54亿元的61.41%。其中:制造业投资30.76亿元,同比增长61.1%(投向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最多9.91亿元;投向金属制品业为2.54亿元,投向通用设备制造业为2.43亿元);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89亿元。
二、房地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房地产完成投资额9.25亿元,同比增长59.3%。
1、从投资情况看:资质内的房地产企业99家,92个楼盘。其中:建安工程6.99亿元,同比增长40.4%;新开工面积47.91万平方米,同比上升10.1%。从销售情况看:房屋销售总额4.89亿元(不包括小产权、二手房交易额,下同),同比下降18.2%;销售面积10.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0%。由于国家对房地产继续实行调控,预期价格处于下行过程,形成持币观望格局,对房地产销售产生较大影响。
2、从资金到位情况看:资金到位17.71亿元,超出投资额8.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0%,较好的保证了工程进度,其中自筹资金6.87亿元,同比增长161.8%;国内贷款0.69亿元,同比减少51.5%;其他资金4.39亿元,同比减少17.0%。
三、建筑行业产值持续增长
我市实现建筑业产值14.45亿元,同比增长51.8%。其中:
1、从市域内资质企业看,我市建筑企业共有50家资质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11.95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1.75亿元,同比增长28.4%;安装工程产值0.189亿元,同比下降42.9%;建筑业竣工产值4.38亿元,同比下降20.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66.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5%;房屋竣工价值2.99亿元,同比增长1.7%;房屋竣工面积25.1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9%,房屋竣工面积占施工面积的4.4%。
2、从外省资质建筑企业看,共有2家外省资质建筑企业到我市施工,完成总产值2.50亿元。
四、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投资统计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突破前期,促项目落地。我市许多未开工项目均受困于项目前期,未能实质性开工建设,影响投资的时序进度,其中不乏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工业项目。对此,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项目业主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同时,做好各项前期跟踪服务工作对纳入各级重点项目盘子的项目,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抓重点突破,促重点贡献。
(二)加大培养力度,促投资数据规范有效。
必须加强沟通、协调和配合,认真研究项目的共性难题,具体分析每个项目的个性难点,尽早解决项目用地、用工、资金等前期问题,促进项目快落地早开工。
(二)鼓励激励民资,不断拓宽资金来源。坚决贯彻落实中共南安市委、南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若干意见》(南委〔2011〕237号)精神,在用地、用工、电力保障及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者的市场信心。重点扶持培育一些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商业信誉佳的民营龙头企业,鼓励他们增资扩营、技术革新,增强内生动力,使民资成为拉动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引擎。
(三)支持企业走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规模,取决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及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线的引进。有不少企业由于项目资金不足,无法及时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失去了占领市场的先机。政府要充分发挥服务作用,及时提供政策法律、资金融通、经营管理、市场信息、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