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以支持和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为契机,继续打好“五大战役”,深化“城市建设管理年”和“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在外围经济不佳的环境下,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一季度我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季度完成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09.33亿元,增长12%,增速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但比1-2月回升1.1个百分点,增速在9个设区市中由上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3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540.01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242.99亿元,增长4.9%。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工业生产开局良好
一季度,我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956.52亿元,增长2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768.13亿元,增长24.6%。一季度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专项调查情况显示,企业对当前及下季度本行业运行状况总体乐观,下季乐观比例高于本季,对本季乐观的企业占27.5%,一般的占64.5%,不乐观的占8.1%,而对下季预测乐观的上升到32.4%,不乐观的降低到5.1%。一是企业开工形势较好。节后我市企业员工返岗率、开工率分别达85.6%和95%,小微企业也呈现出比较好的开工态势。二是民营企业增长势头良好。在二次创业的带动下,民营企业家的资金和精力逐步回归实业,1-3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实现产值1475.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83.4%,增长28.5%,高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平均增幅3.9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6.6%。三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显著。今年来,虽然国际需求总体疲软,但由于我市大企业以内销为主,且大部分产品是民生品,国内刚需仍较稳定,其增长仍然较快。1-3月我市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313家,同比新增75家,完成产值989.97亿元,现价增长30.1%,对规模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59.4%。四是工业用电量降幅收窄。1-3月,我市工业用电53.82亿千瓦时,降幅由1月、1-2月的下降19.6%和3.0%缩小为下降0.6%,表明工业生产逐步趋稳。五是企业库存水平趋于合理。企业加快消化去年下半年的库存积压,据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调查,一季度库存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达91.9%,应收账款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达91.7%。账款回收、企业库存趋于正常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
(二)内需拉力仍然较强,外需动力不足
投资需求增长高位企稳。一季度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1.70亿元,增长22.0%。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迅速,1-3月完成70.05亿元,增长40.7%,增速同比加快5.8个百分点,但比上月累计增速回落28.1个百分点。同时,由于楼市调控政策仍然较严,市场观望气氛较浓,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30.7%和22.5%。二是工业投资仍保持较好水平。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33.06亿元,增长20.9%,其中项目投资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行业分别增长131.8%、128.7%和117.9%,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等行业分别增长70.6%、67.5%、59.5%和50.4%,纺织服装和服饰业增长也达到2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由于国际原油和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投资同比大幅下降。三是重点项目投资增速有所回升。一季度,我市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9.94亿元,增长6.8%,增速比1-2月加快1.6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总体平稳。一季度,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3.11亿元,增长16.4%,增速比1-2月加快0.9个百分点。城市消费增长快速。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350.55亿元,增长17.7%,其中城区实现零售额221.60亿元,增长20.1%。大型消费市场增势明显。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35.75亿元,增长25.9%,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9.5个百分点。食品、衣着类消费品需求旺盛。在“两节”的带动下,限上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总额17.44亿元,增长24.9%;衣着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3.20亿元,增长85.9%。
出口增速缓中有进。1-3月,我市出口商品总值为23.92亿美元,增长11.0%,增速同比回落19.6个百分点,但比1月、1-2月回升4.7和7.7个百分点。从我市出口国别和地区看,美国市场复苏明显,增长21.2%,亚洲、非洲、拉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增长达20%以上;欧洲地区由于受欧债危机影响,市场需求较为疲软,同比下降13.0%。利用外资增长平稳,一季度我市外商实际到资(历史可比口径)8.97亿美元,增长12.1%,高于全年预期目标2.1个百分点。
(三)财政金融形势趋好
财政总收入止跌回升。一季度,我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35.22亿元,由前2个月的下降转为增长5.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2.21亿元,增长20.0%,增速分别比1月和1-2月提高4.1和2.7个百分点。四大主体税种增幅均有所提高,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速为20.8%和13.6%,分别比上月上升4.4和8.6个百分点,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下降1.3%和13.7%,增速分别比上月上升17.6和0.2个百分点。一季度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3.37亿元,增长21.9%。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增长较快,医疗卫生支出增长55.9%,交通运输支出增长54.6%,节能环保支出增长3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0.7%。
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加大。3月末,我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950.81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与2月持平,但比1月末快1.4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3172.44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分别比1月、2月末加快0.4和0.5个百分点。贷款短期化趋势明显。一季度人民币短期贷款新增98.17亿元,同比多增28.17亿元,而中长期贷款新增44.15亿元,同比少增15.94亿元。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增加。2月末,全市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740.49亿元,占全市企业贷款余额的34.8%,比年初提高0.7个百分点。
(四)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物价涨幅略有回落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9305元和3135元,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3.2%,增幅同比提高2.0和2.3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是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一季度,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228元,增长22.6%,拉动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增长13.0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869元,增长17.3%,拉动农民增收10个百分点。从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情况看,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同比分别下降9.9%和3.7%,农民人均经营二三产业现金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增长9.4%和5.6%。
物价涨幅同比有所回落,但近期价格又有所抬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季度同比上涨3.6%,涨幅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新涨价因素带动总指数上涨1.0个百分点,“翘尾”因素影响总指数上涨2.6个百分点。在调查的八大类商品价格总水平中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