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 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慢、国内经济环境趋紧背景下,我市经济发展速度同比有所放慢,但总体呈现“平稳发展、稳中有进”的回升态势。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8.21亿元,增长12.4%,增速分别比1-2月、1-3月、1-4月和1-5月加快1.5、0.4、0.2和0.1个百分点,呈逐月回升趋势。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企稳回升,物价水平稳步回落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企稳回升。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考核指标中,7个指标增幅高于一季度。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高0.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高6.6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高2.4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7.9个百分点)、历史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资(高1.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0.3个百分点)。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呈逐月回升态势。
物价水平稳步回落,通胀压力有所缓解。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继续回落。6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5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9%,涨幅分别比一季度和1-5月回落0.7和0.3个百分点。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呈“
(二)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发展有所加快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今年来,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情况下,我市企业没有消极懈怠,而是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技术创新,转变生产方式,内外销并举多渠道拓宽市场,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如陶瓷企业改变产品品种,由原来的工艺瓷转为日用陶瓷,并将产品市场由出口转内销;纺织鞋服企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同时,在国内市场需求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些以往专注内销的企业转为内外销并举,全力保市场、保生产、保生存,机械制造业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加快新产品开发,积极开拓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并增加国内市场布局。上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184.49亿元,增长14.9%,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66.91亿,增长17.0%。一是行业面总体向好。过半行业增速比一季度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7个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增速比一季度回升。食品、炼油、机械等相关行业回升明显。二是支柱产业运行平稳。五大传统和五大新兴产业中,除生物医药外,其他行业增加值现价增幅均高于20%,我市最大的产业纺织鞋服业增长22.7%,建筑建材、食品饮料、工艺制品、修船造船、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等产业现价增幅高出规模以上工业8个百分点以上。三是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分产值段看,除1-6月产值低于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下降23.6%外,其它产值段的企业产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特别是产值超亿元企业达778家,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由一季度的62%提高到71.0% (可比价)。四是工业结构不断优化,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0.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现价增长33.6%,高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9.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发展有所加快。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36.56亿元,增长7.3%,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和1-5月加快2.4和1.1个百分点。一是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步回升,上半年用电量15.55亿千瓦时,增长10.6%,增幅比一季度高出1.9个百分点。二是金融业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新增本外币存款522.50亿元,同比增长42.8%,新增本外币贷款370.03亿元,同比增长26.6%,实现金融业增加值86.27亿元,增长16.8%。三是物流相关行业发展加快。公路货物周转量、水路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18.8%和16.1%,分别比一季度高9.8个和0.4个百分点;港口货物吞吐量5002.15万吨,增长8.2%,其中集装箱吞吐量80.58万标箱,增长7.1%。上半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7.2%,增幅比一季度高3.1个百分点。四是商品房销售形势有所好转。在政策微调和“五一”行情带动下,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有所收窄,降幅由一季度的30.7%缩小为14.6%。分县(市、区)看,中心市区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商品房销售下滑形势短期内难有较大改观,而石狮、安溪、永春等县(市)由于商品房供应量不多,房价不降反升。
(三)内需不断升温,外需低位波动
投资需求恢复性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2.72亿元,增长29.9%,增幅比一季度和上月累计提高7.9和0.1个百分点。一是工业投资增速不断加快。一批企业在危机中看到了机遇,借人民币升值、国外经济不景气、机械设备普遍降价之机引进先进设备,加大技改力度、增加生产线,为企业做大做强积蓄力量,力争在经济回暖时能够抢占市场先机。全市工业投资完成386.93亿元,增长28.4%,增速比一季度提高7.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352.71亿元,增长26.8%,31个制造业行业中有24个行业实现投资增长,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5个行业增速超100%。二是施工项目增幅回升。全市施工项目2078个,增长28.1%,增幅比一季度提高4个百分点。四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2.67亿元,增长42.1%,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今年来,我市消费增长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除1-2月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月累计增幅均在16%以上。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5.07亿元,增长16.1%。一是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占比提高。商业主体规模化步伐加快,在今年来新增500多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的带动下,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达278.52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35.9%,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均提高2.2个百分点。二是消费升级带动效应持续释放。消费升级进程持续推进,与其密切相关的衣着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销售保持旺盛,限额以上零售额增幅分别达94.9%和60.4%,远高于全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外贸出口增长缓慢。上半年,全市完成出口商品总值54.59亿美元,增长9.1%,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和1-5月回落1.9和1.3个百分点。从出口市场看,1-6月非洲、大洋洲、亚洲和北美洲出口保持15%以上增速,同比分别增长17.8%、26.7%、17.6%和15.7%,欧洲市场受欧债危机影响出口额同比下降10.1%。从出口商品类别看,上半年全市18类出口商品中有10类出口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增长较快的是杂项制品、汽车船舶及其配件、矿产品等,分别增长54.4%、45.6%和33.9%。进口方面, 1-6月进口62.32亿美元,增长256.9%,增速同比提高226.5个百分点,主要是受联合石化改从我市进口这个非正常因素影响。
(四)财政收入稳步增加,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财政收入稳步增加。1-6月,全市财政总收入287.15亿元,增长12.0%,创今年来最高增幅,比上月回升3.9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0.14亿元,增长19.7%。分县(市、区)看,除泉港区受联合石化减收影响财政总收入同比仍下降20.3%外,其余县(市、区、开发区、台商投资区)均实现正增长。分税种看,四大主体税种中,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23.1%和15.0%;增值税受联合石化减收影响,仅增长9.9%;个人所得税受政策因素影响仍下降12.6%。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98元,增长12.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898元,增长13.2%,增幅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工薪收入仍是拉动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上半年我市城乡居民人均工薪收入分别增长24.8%和24.1%,远远高于其家庭总收入的增速。在实现增收的同时,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10190元和3844元,分别增长12.2%和11.3%。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完成目标任务压力依然较大
从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看,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出口商品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指标增幅分别低于年度奋斗目标0.8、8、0.3、4.9、5.9和0.9个百分点。分县(市、区)看,台商投资区、鲤城、丰泽、晋江、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等9个县(市、区)经济发展速度仍低于全年奋斗目标。从国内外宏观环境看,5月中下旬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出现波折,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下滑至6月下旬跌破每桶80美元,国内一些经济先行指标也出现回落,下阶段我市经济稳定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困难
一是产销衔接不理想,库存仍处于高位。需求不足问题仍然比较突出。6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继续回落,新订单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低于临界点。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市企业产销率也出现回落,上半年产销率为96.97%,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在我市37个行业中,产销率出现回落的行业达到20个,其中下降较多的有家具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下降10.8、8.0和4.7个百分点;而我市的几个主要行业如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的产销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幅仍然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二是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效益有所下滑。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成本、财务费用、应付职工薪酬增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1.3、27.7和2.1个百分点。受此影响,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2.11%,比一季度回落1.71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回落3.0和3.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达23.06亿元,增长479.4%,若扣除联合石化,亏损企业亏损额为7.2亿元,增长97.3%。三是资金沉淀严重,资金周转压力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两金”占比由一季度的39.1%上升到39.8%。尽管国家出台稳增长预调微调和扶持企业发展政策,但当前实行的仍是稳健货币政策,放松银根释放资金相当部分是流向国家重点项目,市场资金面仍然紧张,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市场环境持续偏冷,随着时间推移,个别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增加,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压力加大。四是员工流失制约后期恢复生产。部分企业由于产能利用不足主动削减或被动流失员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增幅同比下滑7.6个百分点,制约了企业今后的接单生产能力。
(三)第三产业增长依然乏力
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3%,增速虽比前5个月有所加快,但仍低于年度奋斗目标4.9个百分点。一是部分消费热点不热,汽车、家电类商品销售降温,汽车销售增幅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水平,家电类商品受国家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退出影响零售额同比下降,受此影响,上半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比1-5月回落0.3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业增加值为负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4.6%和17.2%,上半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79.29亿元,同比下降0.2%。三是第三产业新增长点不足,项目投资进展较慢。上半年我市项目投资中,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11.22亿元,增长24.5%,低于项目投资增速3.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投资108.47亿元,增长337.2%,若扣除房地产业,其他第三产业项目投资同比下降10.0%。从各县(市、区)第三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情况看,大多落后于序时进度,甚至部分项目还未动工,“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确定的368个年度重点项目中,仍有75个未开工。
(四)投资后劲不足
一是大项目少。2010年以来,我市安排的重点建设项目中,有23个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其中投资额超百亿的仅有7个;产业类项目仅有13个。外商投资总额、合同外资今年来持续下降,上半年同比分别下降70.8%和71.2%,超千万美元外商投资项目同比减少17个。现在投资盘子已超1500亿元,没有大项目拉动难以保持快速增长。二是政府性项目受融资平台清理影响资金短缺。三是民营投资、制造业投资增幅出现回落苗头。增幅双双低于1-5月份,其中民营投资增幅分别比1-5月和一季度回落5.7和6.2个百分点。四是新开工项目数增幅回落。上半年新开工项目2078个,增长28.1%,增幅虽然高于一季度,但比1-5月回落5.1个百分点。
(五)外经贸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美国经济恢复缓慢、欧盟深陷债务危机、新兴市场通货膨胀、贸易保护主义蔓延等原因,外部需求不足格局一时难以根本扭转,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同时,汇率的连续波动,对企业冲风浪抗风险能力提出严峻的考验,
执笔:陈雪珍
核稿:黄灿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