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统计资料 > 统计分析
发挥项目优势 推动跨越发展
发布日期:2012-10-29浏览:保护视力色:【字体:
 

今年以来,在国内经济运行下行风险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全市上下认真按照 “项目带动、转变提升、和谐进步、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利用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继续大力推进实施“五大战役”,加快环“泉州湾”城市建设,借力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来带动实体经济加快技术创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运行情况好于预期。

一、1-3季度全市固定资产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1-3季度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4.96亿元,同比增长28.9%,增速较全省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比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的预计目标高8.9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含城镇项目和农村非农户项目)本年施工260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0.14亿元,比增25.7%;房地产开发项目499个,完成开发投资285.17亿元,比增47.9%;农户完成投资39.65亿元,比增10.9%

(一)投资整体结构优化空间拓宽。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投资项目处于集中建设阶段,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规划陆续出台,拓宽了新的投资空间。1-3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完成15.09亿元、640.58亿元和779.64亿元,同比增长95.3%30.9%27.6%,三产投资比重由年初1-2月份的0.339.859.9转为1.144.654.3。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分别完成投资6.07亿元、2.11亿元和4.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5.1%150.8%51.3%

(二)工业投资逐步回升向好。今年以来,全市工业企业随着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为适应产品升级换代的需要,加快创新转型,自身的创新和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1-3季度我市全社会工业投资分别完成133.06亿元、386.93亿元和633.66亿元,比增20.9%28.4%31.0%,逐步回升向好。特别第三季度的工业投资增速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2.1个百分点,其投资总量居全省首位,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581.57亿元,同比增长30.5%,主导行业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进一步带动了全市工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如纺织鞋服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1-3季度分别完成制造业投资158.98亿元,82.67亿元、69.15亿元和37.65亿元,比增17.8%160.1%29.7%42.2%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节节攀升。随着国家降息、利率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再松绑等利好消息的出现,开发商信心回升,新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节节攀升。1-3季度房地产开发分别完成投资70.05亿元、172.67亿元和285.17亿元、比增40.7%42.1%47.9%。房地产商也积极推盘,促销活动较为多样,刺激了更多购房者入市,房地产销售市场出现回暖现象。1-3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为74.79万平米、211.43万平米和369.01万平米,同比分别下降30.7%14.6%、和0.0%

(四)本年新开工项目投资进展顺利。今年1-3季度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个数累计1659个,占总项目投资施工个数的63.8%,比去年同期增加354个新开工项目,增长27.1%。新开工项目的计划总投资1217.36亿元,比增34.7%,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个数97个,1-3季度累计完成固定资产项目投资152.69亿元,占所有新开工项目投资额的比重为26.7%。从新开工项目的结构来看,制造业项目927个,占55.9%;市政基础设施项目341个,占20.6%;不含基础设施的其他第三产业项目309个,占18.6%。其中制造业新开工项目集中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行业,新开工项目数分别为151个、122个和104个,占制造业新开工项目数的16.3%13.2%11.2%

(五)市在建重点项目带动趋势明显。随着我市实施“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市在建重点项目进度加快,今年1-3季度全市298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0.6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92.6%,同比增长27.2%,新开工建设项目105个,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项目44个。市在建重点项目对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达到38.8%,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个百分点。

二、现阶段制约我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当前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处于平稳较快的发展趋势,但在当前国际国内市场都不景气的形势下,全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

(一)工程项目资金仍有欠缺。1-3季度全市项目投资本年资金来源1217.91亿元,同比增长21.9%,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5.2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分别136.95亿元和73.25亿元,同比下降6.9%18.6%。工程项目资金仍有欠缺,今年1-3季度,我市项目投资中各项应付款合计35.46亿元,比增37.4%,其中未付工程款22.26亿元,比增35.8%

(二)项目建设中民营投资增速较慢。1-3季度我市全社会民营投资948.67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慢3.3个百分点,较第一季度回落4.2个百分点。其中项目建设的民营投资679.03亿元,同比增速由第一季度的24.6%回落至17.6%,回落7.0个百分点。

(三)社会事业项目投资力度不足。1-3季度全市不含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的第三产业项目投资92.59亿元,同比下降20.1%。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3.8%53.5%41.8%。从市在建重点项目来看,社会事业项目1-3季度完成投资12.2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4.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7.8个百分点。

三、投资调控和管理应把握“稳中求进”的主基调

  (一)稳住大盘、固本培源。第四季度,项目建设进入了黄金时期,全市应以“决战决胜”的状态,围绕目标,鼓足干劲,抓紧项目建设不松懈,逐步完成交通、城建等领域重点建设任务,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强化技术改造工作,推动已有生产力不断提升,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打好基础。帮扶企业要及时有效,采取一系列重在实效、重在务实的措施,多做一些对产业长远发展有意义的事情,确保年初投资既定目标能顺利完成。

  (二)调整结构,促进转变。重点加大有利于扩大消费和改善民生的投资,逐步构建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机制。加快社会事业项目的投资力度,着力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有利于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的基础设施投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结构升级及其对相关投资的需求。严格限制高耗能投资,积极引导低耗能制造行业投资快速增长,积极引导地方和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实现投资结构优化升级,并逐步带动投资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三)立足“民营”,解决融资。目前要全面梳理“二次创业”项目、资金、政策等落实情况,尽快完善和落实各领域“新非公36条”细则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切实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限制,规范投资准入门槛,推动准入标准公开化、透明化,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采取综合措施,有区别、有针对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金融组织创新,完善与中小企业规模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相适应的多层次银行体系,重视融资配套服务的协调跟进,推进建设企业融资的综合配套服务,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四)重视旅游,提高“三产”。加快发展旅游业,以清源山成功通过 5A 级评审为契机,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创新营销手段,着力改善重点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开拓旅游市场,加快建设崇武旅游综合体、青山湾海洋城等省市重点旅游项目。科学有效地运用好政府投资,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推动新一轮保障房建设顺利开工,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增加文化教育、居民服务业等方面的投入,确实提高房地产开发以外的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发挥政府投资的积极引导作用,为“十二五”后期工作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核稿:黄延聪

执笔:黄银杏


作者:市局 来源:泉州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