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我市经济总体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企稳回升势头,开局良好。1-3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2.24亿元,增长12.4%,增幅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2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610.76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274.28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3.3:66.7:30调整为3:67:30.1。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生产领域: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工业生产基本正常,服务业发展加快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48.65亿元,增长1.5%,增幅比上年略降0.2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11.7亿元,增长2.7%;林业产值0.47亿元,增长61.5%;牧业产值17.82亿元,下降1.7%;渔业产值17.12亿元,增长2.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3亿元,增长6.1%。
工业生产基本正常。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72.85亿元,增长14%,增幅比全省高0.5个百分点,与福州持平,比厦门高0.7个百分点。工业用电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55.22亿千瓦时,增长2.6%,增幅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但比1-2月回落8.8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用电量下降1.5%,增幅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重工业用电量增长6.6%,增幅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大部分行业生产加快。全市37个工业大类中,33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20个行业增速比上年加快。支柱产业中,纺织业、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工艺制品、修船造船、汽车及配件、生物医药产业分别增长19.8%、25.2%、29.4%、45.2%、61.1%、18.2%、21%,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2.7、6.1、10.8、21.5、51.9、1.7和4.6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有所好转。1-2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7.65亿元,增长8.6%,亏损企业亏损额由上年同期的8.03亿元降至4.05亿元。企业库存健康度提高。去年来,我市鞋服企业一方面通过工厂店、折扣店和电商等渠道加快库存消化,另一方面指导经销商结合终端库存适度减少订单,企业库存趋于正常。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库存281.26亿元,增长9.8%,增速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也逐步下降,由上年的11.9%降至10.2%。
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4.28亿元,增长11.2%,增幅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在全省位次由上年同期的第7位提高到第2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步回升。实现增加值58.99亿元,增长6.4%,增幅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货运在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带动下,实现较快增长;客运受节日小客车高速免费通行政策影响,出现小幅下降。金融业保持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27.77亿元,增长17.1%,增幅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拉动第三产业增长1.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反弹明显。受国家政策影响,一季度我市一手房和二手房交易剧增。1-3月,全市商品房销售174.38万平方米,增长133.2%,同比提高163.9个百分点,销售额达118.64亿元,增长144.8%。消费市场稳中趋升。1-3月,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87.22亿元,增长11.7%,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5.58亿元,增长6.9%,增幅同比分别提高4和0.4个百分点。
(二)需求领域:投资需求保持高位,消费需求缓中趋升,外贸需求恢复性增长
投资需求保持高位。一季度,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1.19亿元,增长27%,增幅比1-2月加快3.5个百分点,在全省位次由上月的末位提升至第4位。工业投资恢复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43.9亿元,增速由1-2月的下降3.9%转为增长8.1%。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喝精制茶制造业等9个行业大类投资增长超过50%。房地产投资拉动明显。全市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51.72亿元,增长56.7%,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加快。全市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不含农户)258.06亿元,增长41.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业投资后,其他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6.34亿元,增长24.8%,增速比上年提高17.9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缓中趋升。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61.48亿元,增长14.4%,增幅比1-2月提高1.4个百分点,在全省位次由上月的第8位提高到第4位。大型消费市场增势明显。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61.61亿元,增长23.6%,增幅比上月提高3.9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市场趋于均衡。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401.27亿元,增长14.4%,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0.21亿元,增长14.7%,城乡市场消费增幅由上年同期的9个百分点缩小为0.3个百分点。主要商品保持较快增长。限上食品类、衣着类、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6.3%、72.7%和16.4%。
外贸需求恢复性增长。1-3月,全市出口商品总额32.55亿美元,增长36.1%,增幅分别比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高14.9个和17.7个百分点。传统市场全面复苏,新兴市场增长较快。1-2月,对东盟、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增幅分别达83.7%、35.6%和28%;对非洲、俄罗斯、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幅分别达66.2%、44.3%、28.1%和22.3%。主要商品分化明显。1-2月,机电产品、陶瓷树脂工艺品和纺织鞋服出口增幅高达160.9%、66.9%和65.8%,而伞制品和石材制品出口分别下降17.4%和13.9%。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1-2月,全市出口量前100家企业中只有7家企业出口出现下滑,合计出口12.78亿美元,增长110.6%,拉动出口增长44.1个百分点。
(三)运行环境:信贷投放趋于均衡,市场物价总体稳定,企业景气状况趋好
信贷投放趋于均衡。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894.57亿元,同比增长23.9%,增速同比提高7.7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3687.19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同比持平。信贷投放节奏趋于均衡。前三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量分别为65.57亿元、32.94亿元、45.18亿元。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实体经济。3月末,人民币短期贷款余额2270.27亿元,同比增长22.2%,增速继续呈上升态势,占全部贷款比重达61.6%,创2008年6月以来新高。2月份,制造业新增人民币贷款25.67亿元,占公司类贷款增量的48.8%。说明大型基建投资信贷减少,短期生产经营性贷款增多。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有所增加。2月末,全市中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938.91亿元,占全市企业贷款余额的81.45%,比年初新增35.79亿元,占企业新增贷款的77.9%,占比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
CPI涨幅逐步趋稳。3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1.5%,1-3月,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1-2月回落0.6个百分点。从环比看,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2月份下降1.5%;从影响价格变化因素看,1-3月2.7%的涨幅中2.5个百分点是去年涨价的翘尾因素影响,只有0.2个百分点属于今年新涨价因素,因此,今年头3个月价格非常稳定,若国家没有重大价格上调项目出台,二季度物价总水平将保持稳中略降态势。
PPI初步止滑。3月份,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2%,连续3个月环比上涨。全市37个工业大类中,9个行业价格环比上涨,22个行业价格环比持平。但价格总水平仍处低位,影响企业利润水平。PPI3月同比下降0.4%,1-3月同比下降0.2%。
企业景气状况趋好。工业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工业企业对当前及下季度本行业运行状况总体乐观:对本季度本行业运行状况乐观和一般的企业合计占90.7%,对下季度本行业运行状况乐观和一般的企业合计占92.7%,对当前及下季度不乐观的企业占比均低于10%。八成以上企业订单处于正常水平。本季度企业接到的产品订货量正常或高于正常水平的达82.4%,其中出口产品订货量正常或高于正常水平的达77.6%。企业生产能力发挥正常或高于正常的占82.4%。流动资金紧张状况明显缓解。本季度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占16.3%,比上季度减少1.6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高于正常水平的占6.6%,比上季度减少4.3个百分点;应收账款高于正常水平的占7%,比上季度减少5.7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经济回升基础仍不扎实
部分支柱行业增长乏力。1-3月,我市前三大支柱产业纺织鞋服、石油化工、建筑建材分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9.86亿元、81.22亿元和62.97亿元,分别增长10.0% 、10%和19%,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5.2、3.9和3.4个百分点,特别是我市第一大行业纺织鞋服业,国税税收下降12.8%,纺织业用电同比下降11%,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用电同比下降9%,显示该行业仍处于调整期。
县域间冷暖不均。GDP、公共财政总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等指标,增幅最高的与最低的县之间差距显著拉大,分别相差5.7、57.1、11.8、18.9 、103.1和31.3和个百分点。各县经济增速的差异主要由各地支柱行业的景气度不同造成的,反映了行业间差异巨大,全市经济回升势头仍不稳固。
(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尚未根本改善
用工难问题仍然突出。近年来,受内地劳动力就近就业、用工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我市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受困于招工难问题。工业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我市工业企业用工缺口达18.1%。预计下阶段新输入的工人也非常有限,企业将面临全年缺工的问题。调研企业普遍反映,人工成本同比上涨10%-20%,员工月均工资在2500元以下的企业普遍招工难,月均工资3000元以下的企业较难招到技术工人,月均工资3500元以上的企业较少缺工。
订单量仍然不足。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企业的订单(尤其是外贸订单)有所恢复,但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部分鞋服行业的大企业订货会的模式也有所改变,开始考虑库存问题,有意识的减少销售渠道的订货量,鼓励经销商减少库存,提升企业销售渠道的健康度,总的订单量有所下降。另外,越南、孟加拉、柬埔寨、老挝、缅甸、印尼、菲律宾、印度等国家挟依托用工成本、低关税等优势,对我国轻工业造成影响,我市鞋服企业已有向其转移趋势。
用地用林问题仍然突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所剩无几,部分省、市重点项目只能优先满足首期用地需求,且耕保划定和耕地占补平衡难度加大。调研了解到,土地、环境空间容量不足,不仅影响企业当前订单水平,还制约了企业技改投资和生产线扩大,造成工业投资后劲不足,甚至影响部分地区的进一步招商选资工作。
(三)投资持续增长难度加大
1-3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虽仍实现较高增幅,但资金、土地等制约因素日益突出,今年42个市本级政府投资在建重点项目资金缺口82亿元,仍有近1.2万亩用地、用林缺口需向上争取。此外,要特别关注工业投资回落,投资意愿不足问题。1-3月,我市完成工业投资143.9亿元,增长8.1%,增幅同比回落12.8个百分点。30个制造业行业大类中,17个行业投资下降,另有1个行业仅个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同比减少的企业比增加的企业多9.2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财政增收趋于乏力,1-3月我市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154.31亿元,增长14.1%,比1-2月回落4.2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1.75亿元,增长13.2%,比去年同期回落6.8个百分点。财政增收主要得益于建安工程的集中结算、房地产交易规模扩大等因素,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回落、营改增范围的扩大、外来建安企业所得税和外出建安个人所得税税率下调等政策的实施,财政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另一方面,财政的刚性支出增幅远超收入。1-3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82.65亿元,增支19.29亿元,增长30.4%,增幅比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高17.2个百分点。
执笔:陈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