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持续升级 城市化加速进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告之七
来源 :泉州市统计局 时间:2021-07-10 19:58 浏览量:
保护视力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泉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服务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民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经济,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发展质量大幅提升,为泉州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发展历程 

  (一)1921-1949年:落后停滞旧时期 

  新中国成立前,泉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处于落后停滞的状态,生产力低下,民生凋敝,交通闭塞,通讯落后,教育、医疗资源匮乏,服务业缺乏生存和发展的土壤。1949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61元;服务业增加值仅有0.38亿元;各类学校在校生16.47万人;全市卫生技术人员94人,医疗机构床位数130张;全市文化事业发展落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广播、图书、报纸等严重不足。 

  (二)1949-1978年:逐步恢复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泉州进入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工业制造取得进步,服务业亦开始平稳发展。泉州服务业主要以商贸流通业、民生相关行业为主,企业竞争不充分,市场程度低,行业结构单一,发展较为缓慢,处于恢复期。1978年,泉州服务业增加值达2.23亿元,比1951年增长3.1倍,1952-1978年,年均增长5.4%。这一时期,泉州商品供应逐步丰富,百姓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教育、卫生条件有所改善,师资、医生队伍逐步壮大,文化艺术网络初具规模,广播电视、体育事业逐步建立。 

  (三)1978-2012年:飞速发展关键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服务业作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泉州紧紧抓住“对外开放”、“撤地设市”、“市场经济建设”等历史机遇,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各个行业得到飞速发展。泉州作为改革开放潮头,民营经济、外资经济深耕发展,有力加快工业化进程,服务业发展随之步入快车道,1992年开始超过第一产业,形成了“二、三、一”三次产业结构。在服务业发展中,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软件信息、金融、健康服务、房地产等新兴行业日益兴起,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服务业行业体系。2008年,泉州服务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2012年总量达到1683.08亿元,1979-2012年年均增长16.7%,比1952-1978年年均增速高11.3个百分点。 

  (四)2012年至今: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泉州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依托全市优质产业、重点企业,不断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服务业发展站上新起点,不断实现新的跃升。以数字经济、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蓬勃兴起,新兴服务业与传统产业融合所产生新业态茁壮成长。服务业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拉动消费、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时期2012-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接连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和4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9.2%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0.5个百分点。 

  二、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服务业依托制造业大市和深厚文化底蕴优势,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和发展层次不断优化。  

  (一)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新中国成立初期,泉州经济发展和全国一样呈现出以农业发展为主的产业格局,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排头兵。2020年,泉州服务业增加值4123.91 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按可比价计算,比1951年增长1578倍,年均增长11.3%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0.2个百分点;GDP比重达40.6%,比1949年提升1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1.9%,比1994年提升9个百分点。 

1:泉州主要年份服务业增加值情况 

 

  (二)服务业产业门类不断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泉州服务业行业构成简单,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道路运输、商贸、居民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服务业门类更加齐全,产业发展更加多元,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批发和零售业,道路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以信息技术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对经济支撑作用逐渐增强。2020年,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1.8%13.9%成为助推服务业持续增长的新动能。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更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2018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4743个,从业人员51322人,实现营业收入250亿元,比2004年分别增长14.3倍、25倍和228.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1474个,从业人员130417人,实现营业收入344.35亿元,比2004年分别增长8.2倍、9.2倍和28.1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4422个,从业人员47191人,实现营业收入136.23亿元,2004年分别增长6.2倍、6.2倍和57.2 

  (三)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 

  改革开放前,工业、农业是我市吸纳就业的主体,改革开放后,在城镇化建设带动下,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和新增劳动力进入服务业,服务业就业人员连年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稳就业、促增长等政策相继落实,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商务服务业等新产业不断涌现,服务业成为适龄劳动力的“蓄水池”,发挥着新增就业“稳定器”作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泉州市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达到131.32万人,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时增加95.64万人,年均增长9.7%,比第二产业高6.5个百分点;占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33.6%,比2004年提高15.5个百分点。服务业已成为吸纳新增就业主渠道。 

22004-2018年泉州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情况 

 

  (四)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动能茁壮成长,引领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优化。 

  1.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 

  随着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的现代物流业进入高速增长期。泉州市牢牢把握有利时机,充分发挥生产基地产业集群优势,积极引导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互联网+生产基地+物流”的融合创新,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泉州市和晋江市均获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成为全国唯一市县两级同时拥有此殊荣的城市。2020年,泉州物流业多项指标成绩斐然,其中快递业务量超17亿件,占全省比重达50.1%,跻身全国前十;实现邮政业务总量382.05亿元、邮政业务收入127.69亿元,均居全省首位。 

  2.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带来社会生活的重大变革,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孕育、蓬勃兴起,互联网经济规模快速扩大,互联网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动了服务业转型升级。2020年,全市电信业务总量达919.43亿元,居全省首位。2020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1288.69万户,比2000年末增长102倍。其中,固定宽带用户407.63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132.7%;移动互联网用户881.06万户,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123.5% 

  3.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旅游消费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领域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泉州市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大力构建“亮点在古城、厚度在海上、空间在生态”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倾力打造“海丝泉州”旅游品牌,旅游服务业伴随着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上升,呈现出快速、高效、健康发展态势。2019年,全市旅游业接待国内外游客7801.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12.68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1.4倍、21.6倍。 

  4.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大力建设文化强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注重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和发展新兴文化,文化建设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2013年,泉州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2015年举办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泉州。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7342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23.2%,单位总量全省第二;营业收入1739.13亿元,总量居全省首位;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29.60万人,总量全省第一 2019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578.63亿元,比2012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18.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由2012年的3.8%逐年上升至2019年的5.8%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影(剧)院74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纪念馆)18个,乡镇文化站163个,公共图书馆14个。图书馆藏书总量1093万册,电子图书(含电子期刊)643.87万册。2020年,全市文化系统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1699场,观众47.5万人次;剧场、影剧院演(映)出71.20万场次。 

  百年的奋进发展,百年的辉煌成就,泉州服务业从小到大、从传统到现代,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泉州服务业将加快构建以数字服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服务、金融服务为重要引擎的现代服务体系,深化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推进生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执笔:李诗颖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