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量抽样调查制度(一)
来源 :转载文章
时间:2007-07-25 17:14
浏览量:
保护视力色:









一、总 说 明
为了及时、准确地提供各次农产量抽样调查资料,根据《全国农产量抽样调查试行方案》和《农村抽样调查网点抽选方案(试行)》以及《农村抽样调查样本轮换方案(试行)》的有关规定,制定《农产量抽样调查报表制度》。
(一)《农产量抽样调查报表制度》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调查结果的综合表式。由各调查总队负责按照本报表制度统一规定的调查规模和指标口径填报本报表。
(二)本制度报告内容包括从抽样调查点取得的各季播种面积、实测产量等各项资料。各种调查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包括全社会的数字,即包括调查季节的国有、集体单位及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经营的农作物。
(三)省报国家的粮食产量数据,应按照《农产量抽样调查报表制度》和《农、林、牧、渔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分别上报抽样调查数据和全面调查数据。机构没有调整的地方,抽样调查数据由各调查总队上报,全面调查数据由统计局农村处上报。根据国家统计局决定,全国及省级粮食产量数据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准。
(四)各省在推算粮食产量时不采用区间估计而采用点估计。在用各调查点资料推算全省粮食产量数据时采用调查地块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进行推算。推算结果不得修改,要如实直接上报。
(五)各个季节推算粮食产量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原则上使用抽样调查推算数据。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全年数都要分季加总取得。机构没有调整的地方应做好资料使用方面的协调工作。
(六)各调查总队负责按照统一方案要求组织国家抽样调查县调查队搞好抽中点的调查工作,审核、汇总基层上报的调查资料,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各调查总队根据国家抽样调查县资料汇总整理,推算全省数字后,按规定日期报送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国家抽样调查县调查队不再向农村司报表(包括电报),只报文字分析材料。
(七)省(区、市)范围内使用的调查、登记、计算表格及原始记录等,各调查总队可自行制定。但应保证满足本报表的要求,并报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备案。
(八)本报表中各项指标解释、计算方法。应严格按照各表的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执行。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中未列入的,以《农业统计主要指标解释》为准。
(九)样本农作物化验水杂和确定割、拉、打损失的工作应在调查点进行,由县调查队核定,调查总队负责检查是否符合实际,以保证调查质量。
(十)各调查县及各调查总队报送本报表资料所用空白表格,由各调查总队印发。
(十一)从1991年开始,对全国粮食产量实行分季抽样调查,并用分季产量对分品种产量进行总量控制。分季产量相加等于全年粮食产量。国家抽样调查的数据主要为了满足全国和各省对粮食产量数据的需要,各县的逐级上报数据主要为了满足地方各级管理的需要。粮食产量分县之和可以和省抽样数不一样,但要注意若误差超过±2%,应说明原因。
(十二)抽样调查人员应根据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享受外勤人员待遇。
二、报 表目 录
表 号
|
表 名
|
报告
期别
|
范 围
|
报 送 单 位
|
报送日期
及方式
|
页码
|
(一)综合年报表式
|
||||||
S301表
|
全年实测粮食产量
|
年 报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调查总队
|
10月20日前
|
5
|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重庆、新疆调查总队
|
11月20日前
|
|||||
S302表
|
全年分品种粮食产量
|
年 报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
各调查总队
|
2月15日前
|
6
|
S303表
|
畜牧业生产情况
|
年 报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
各调查总队
|
1月15日前
|
7
|
(二)综合定期报表表式
|
||||||
S401表
|
农户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表
|
季节报
|
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抽中村
|
各调查总队
|
意向调查:
2月20日前
全年预计:
5月31日前
|
8
|
S402表
|
农户秋冬播农作物种植安排调查表
|
季节报
|
在秋冬播农作物主要种植区抽中村
|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调查总队
|
9月30日前
|
9
|
S403表
|
调查县农用生产资料准备情况
|
季节报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县(不包括西藏)
|
各调查总队
|
3月5日前
|
10
|
S404表
|
夏收、早稻、秋收粮食预测、实测产量
|
季节报
|
|
|
|
11
|
1.夏收粮食预测、实测产量
|
|
夏粮产区调查县内全部调查村
|
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调查总队
|
预测:5月31日前
|
||
实测:6月20日前
|
||||||
|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新疆调查总队
|
预测:6月15日前
|
||||
实测:7月5日前
|
||||||
2.早稻预测、实测产量
|
|
早稻产区调查县内全部调查村
|
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调查总队
|
预测:7月20日前
|
||
实测:8月15日前
|
||||||
3.秋收粮食预测、实测产量
|
|
各省、区、直辖市调查县内全部调查村
|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调查总队
|
预测:9月25日前
实测:10月20日前
|
||
|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重庆、新疆调查总队
|
预测:11月5日前
实测:11月20日前
|
表 号
|
表 名
|
报告
期别
|
范 围
|
报 送 单 位
|
报送日期
及方式
|
页码
|
||
S405表
|
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调查情况
|
季节报
|
|
|
|
12
|
|
|
|
1.夏收小麦实际播种面积情况
|
|
夏粮产区调查县内全部调查村
|
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调查总队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新疆调查总队
|
12月20日前
11月20日前
|
|
||
|
2.早稻实际播种面积情况
|
|
早稻产区调查县内全部调查村
|
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调查总队
|
7月20日前
|
|
||
|
3.玉米、稻谷实际播种面积情况
|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县内全部调查村
|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调查总队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重庆、新疆调查总队
|
7月31日前
8月31日前
|
|
||
|
4.棉花实际播种面积情况
|
|
各棉花主产区棉花调查县内全部调查村
|
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调查总队
|
8月31日前
|
|
||
|
5.全年实际总播种面积
|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县内全部调查村
|
各调查总队
|
8月31日前
|
|
||
S406表
|
调查户粮棉生产效益情况
|
季节报
|
|
|
|
13
|
|
|
|
1.小麦
|
|
小麦主产区部分调查县
|
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湖北、四川调查总队
|
免报
|
|
||
|
2.水稻
早稻
中稻
双季晚稻
|
|
水稻主产区部分调查县
|
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江苏、安徽、湖北、四川、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调查总队
|
免报
|
|||
|
3.玉米
|
|
玉米主产区部分调查县
|
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河北调查总队
|
免报
|
|
||
|
4.棉花
|
|
棉花主产区部分调查县
|
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江苏、新疆调查总队
|
免报
|
|
||
S407表
|
全年粮食、棉花、油料、糖料预测产量
|
季节报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
各调查总队
|
9月25日前
|
14
|
|
|
S408表
|
农产量抽样调查实测作物计算机汇总卡片
|
季节报
|
同S404表
|
同S404表
|
同S404表中的实测产量上报时间
|
15
|
|
|
S410表
|
畜牧业生产情况
|
季节报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
各调查总队
|
季后7日内
全年1月15日前
|
16
|
|
|
S411表
|
棉花预测、实测产量
|
季节报
|
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抽中调查村
|
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调查总队
|
预测:9月25日前
实测:11月20前
|
17
|
|
|
S412表
|
全年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
|
季节报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
各调查总队
|
8月31日前
|
18
|
|
|
(二)基层表式
|
||||||||
S201表
|
村畜牧业调查表
|
季节报
|
抽中的调查村
|
各调查总队
|
季后5日
|
19
|
||
S202表
|
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调查村表
|
季节报
|
抽中的调查村
|
同上
|
8月31日前
|
20
|
||
S203表
|
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调查农户表
|
季节报
|
抽中的调查户
|
同上
|
免报
|
21
|
||
|
三、调查表式
(一)综合年报表式
全年实测粮食产量
表 号:S 3 0 1 表
制表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文 号:国统字(2006)185号
综合机关名称: 200 年 有效期至:2007年6月
指标名称
|
代码
|
播种面积(千公顷)
|
每公顷产量(千克)
|
总产量(万吨)
|
甲
|
乙
|
1
|
2
|
3
|
全年粮食总计
1.夏收粮食
2.早稻
3.秋收粮食
|
O1
O2
03
04
|
|
||
补充资料:各季调查地块合计(05)
;
各季调查样本合计(06)
;
各季参加调查人次合计(07)
;
其中辅助调查员人次(08)
。
|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200 年 月 日
说明:
1.本表由各调查总队报送,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调查总队上报时间10月20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重庆、新疆调查总队上报时间11月20日前。
2.本表粮食总产量指标,要求夏收粮食、早稻产量、秋收粮食数据应与S404表中实测产量数据一致。
全年分品种粮食产量
表 号:S 3 02 表
制表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文 号:国统字(2006)185号
综合机关名称: 200 年 有效期至:2007年6月
指标名称
|
代
码
|
播种面积
(千公顷)
|
总产量
(万吨)
|
每公顷产量
(千克)
|
甲
|
乙
|
1
|
2
|
3
|
全年粮食
其中:夏收粮食
一、谷物
(一)稻谷
其中:籼稻
粳稻
糯稻
1.早稻
2.中稻及一季晚稻
3.双季晚稻
(二)小麦
其中:硬粒小麦
软粒小麦
1.冬小麦
2.春小麦
(三)玉米
(四)谷子
(五)高梁
(六)其他谷物
其中:大麦
燕麦
乔麦
二、豆类
其中:大豆
绿豆
红小豆
三、薯类(折粮)
其中:马铃薯(折粮)
|
O1
O2
O3
O4
O5
O6
O7
O8
O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200 年 月 日
说明:
1.本表由各调查总队报送,报送时间2月15日前。
2.本表粮食总产量指标,要求全年粮食总计、夏收粮食、早稻产量数据应与S301表全年实测产量数据一致。分品种数据如无实测数或实测推算代表性不强,可用农林牧渔业综合统计年报中各品种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进行推算。全年粮食总计=谷物+豆类+薯类。
3.播种面积原则上要求使用抽样调查推算的面积。
4.每公顷产量由总产量与播种面积计算而得。
畜牧业生产情况
表 号:S 3 03 表
制表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文 号:国统字(2006)185号
有效期至:2007年6月
综合机关名称: 200 年 计量单位:万头、万只、吨
指标名称
|
代 码
|
出 栏
|
存 栏
|
产 量
|
|||
本 期
|
上 期
|
本 期
|
上 期
|
本 期
|
上 期
|
||
甲
|
乙
|
1
|
2
|
3
|
4
|
5
|
6
|
猪
其中:能繁母猪
牛
羊
禽
禽蛋
牛奶
绵羊毛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
— — — —
— — — —
— — — —
— — — —
|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200 年 月 日
说明:
1.本表由各调查总队报送,报送时间1月15日前。
2.本表资料为全省数据,资料来源:根据非农户全面统计和农户抽样调查推算取得数据。
3.全省畜产品产量=全省非农户养殖产量+全省农户养殖产量
(二)综合定期报表表式
农户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表
(1.意向调查2.全年预计)
表 号:S 4 01 表
制表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文 号:国统字(2006)185号
有效期至:2008年1月
综合机关名称: 200 年 计量单位:亩
指标名称
|
代 码
|
本 年
|
上 年
|
指标名称
|
代 码
|
本 年
|
上 年
|
甲
|
乙
|
1
|
2
|
甲
|
乙
|
1
|
2
|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一、粮食
其中:夏收粮食
(一)谷物
1.稻谷
其中:籼稻
粳稻
糯稻
①早稻
②中稻及一季晚稻
③双季晚稻
2.小麦
其中:硬粒小麦
软粒小麦
①冬小麦
②春小麦
3.玉米
4.谷子
5.高梁
6.其他谷物
其中:大麦
燕麦
乔麦
(二)豆类
其中:大豆
绿豆
红小豆
(三)薯类
其中:马铃薯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
二、油料
其中:花生
油菜籽
其中:双低油菜
芝麻
胡麻籽
向日葵
三、棉花
四、麻类合计
其中:黄红麻
苎麻
大麻(线麻)
亚麻
五、糖料
(一)甘蔗
(二)甜菜
六、烟叶
其中:烤烟
七、药材
八、蔬菜(含菜用瓜)
九、瓜果类
其中:西瓜
甜瓜
草莓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