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来源 :泉州市统计局 时间:2004-06-08 00:00 浏览量:
保护视力色:
德化县位于"闽中屋脊"的戴云山麓,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也是福建省重点林业县。全县土地面积22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68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8.2万公顷,人口30.3万人。德化县属中亚热带气候区,具有气候独特、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潮湿多雾、年日照略少等特点。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大、小气候突出。年平均气温18.6摄氏度、降水量2000毫米上下,全年无霜期270天。
近年来,德化县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充分利用独特的高山气候条件,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农业和农村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1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64.5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亿元,农业支出2601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5元。
德化全县溪流总长度495公里,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8倍。随着龙门滩水库电站、涌溪三级电站的建成发电,全县总装机拥有量达17.3万千瓦,并实现全县联网并并入省网。二OO二年三月,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水电之乡"。
德化县历来以种植水稻、甘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为主,占总播种面积的85%,同时还种植蔬菜、烟叶、花生、大豆、生姜、魔芋、芋头、菜籽、淮山等经济作物。近年来,德化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初步形成以林竹、水果、马铃薯、养殖、食用菌、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为主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林竹基地:主要有马尾松、杉木、阔叶树、毛竹等用材林和经济林,面积达250.7万亩,其中毛竹林30万亩,油料林55.4万亩,立木蓄积量为9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5.9%;区划界定重点生态公益林97.7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5.9%。水果基地:主栽品种有芦柑、芙蓉李、油柿、水蜜桃、板粟、德化梨、青梅、草莓等,总面积达15.6万亩。其中德化梨中的"西子绿"在2002年全国优质早熟梨鉴评会上荣获第一名。马铃薯基地:建立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年产原种200万粒,是福建省马铃薯主产区,常年种植5万亩。养殖基地:主要有猪、牛、羊、免、禽,存栏总量达120万头(羽),建立了 "南戴"杂交羊改良点、塞北兔纯种繁育点90多个,并建成省内第一个县级波尔山羊纯种繁育场。水产特种养殖有澳洲龙虾、倒刺 等。食用菌基地:主要有香菇、草菇、平菇、杏鲍菇、巴西蘑菇等,年栽培木生菌600万袋、草生菌10万平方米,总产量达12330吨(鲜)。蔬菜基地:主栽品种有甜椒、大白菜、甘兰、萝卜、荷兰豆、甜豆等,总面积5500亩,其中反季节蔬菜基地2500亩。中药材基地:大力开发种植银杏、杜仲、茯苓、黄栀子、黄花远志等中草药面积达4800亩,其中茯苓就达3000多亩。
德化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正蓬勃发展,全县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近200家,仅竹木加工企业就有116家,主要产品有竹木制品、藤草工艺品、鲜笋、水果、蔬菜等,年加工产值达1.35亿元。近年来,该县与台湾的农业合作日益紧密,先后有十多家台湾企业到德化投资办场、办厂,分别在茶业开发、竹木加工、农业生产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如台商独资企业苇龙茶叶有限公司引进日本、台湾的高新制茶技术,生产的"高山茶"、"东方美人茶"、"冻顶乌龙茶"在日、韩、台茶叶评比中分别荣获金、银奖,产品远销亚洲各地区。
德化县统计局
2002年8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