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泉州市统计局
时间:2004-06-08 00:00
浏览量:
惠安县统计局
(2002年6月30日)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调整结构、壮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环境、增强后劲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坚持稳中求进,优化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质量认证工作。面对国内国际并不宽松的经济环境,直面WTO挑战,沉着应对,趋利避弊,把各项工作抓好抓实。国民经济运行良好,发展平台继续延伸,经济总量增长较快,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基本实现双过半。上半年,预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0.6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0.4%,按上年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12.7%;县级财政收入22608亿元,增长25.1%,完成人大通过的年度预算的57.9%。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份额增大,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上半年全县预计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80.66亿元,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06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6.49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7.11亿元,增长15.1%。从供给角度看,一、二、三产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7.6和5.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0%、60.0%和39.0%;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下降1.9和 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却提高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份额增大,促进三产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三产优先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8.8:57.6:33.6。
(二)财政收支基本正常,金融运行较为平稳。
上半年,我县财政总收入45883万元,其中:本级财政预算收入(含上缴省级收入)22608万元,分别增长15.3%和25.1%。财政支出23722万元,增长9.4%。基本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上半年财政总收入的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从主要税种分析:营业税扭转去年负增长的局面实现增长;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同时出现负增长,是历年来罕见,这将影响财政的增收。财政增长压力逐渐增大,值得有关部门共同关注,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金融资金运转较快。截止5月底,全县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61.87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23亿元,同比增长19.2%;各项贷款余额31.08 亿元,同比增长13.5%,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7.6、12.1和3.7个百分点,是2001年以来的运行亮点。存款增幅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所带动,本月正逢五一黄金周,我县的惠女风采民俗表演、崇武等旅游点吸引省内外游客近6万人,使消费市场活跃,商业货款回笼较好,企业存款增加;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加主要是受证券方面新政策的影响,新股配售政策的出台,使原来滞留在股票一级市场的认购资金纷纷流入银行形成储蓄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去年同期城乡居民存款大量投向证券市场、购买金边债券,使储蓄余额下降,基数教小的原因所致。贷款余额的增幅低于存款的另一个原因是金融机构大力清收不良贷款,使得企业贷款减少较多达1201万元。金融资金运转速度加快,将对下半年的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三)各行业发展稳中见快,工业仍是经济主要拉动力。
上半年,我县各行业发展相对平稳,增加值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各主要行业的增加值及增长速度如下表:
行 业 |
增加值(万元) |
增长率(%) |
农业 |
70624 |
1.3 |
工业 |
429532 |
13.4 |
建筑业 |
35358 |
12.0 |
交通运输邮电业 |
71530 |
17.3 |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
49796 |
16.5 |
金融保险业 |
22883 |
13.2 |
房地产业 |
50600 |
14.8 |
其他服务行业 |
76265 |
13.5 |
虽然工业增长速度不如第三产业,但其份量大,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交通运输邮电业、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也逐渐增强。
1、农业随着农业科技推广和结构调整逐步产生效应,上半年预计农业总产值12.34亿元,增长1.6%。但由于今春雨水稀少,夏季雨季推迟,春播春种受到较大的影响,水稻因缺水造成局部死苗,大豆亩产减少11公斤。农作物种植结构在结构调整中趋于合理,春夏两季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6105亩,比去年同期减少3.3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减少5.33%。粮食生产处于结构调整期产量减少,上半年产量66004吨,比去年同期减少6.5%。由于种植业品种、市场的单一性,日本经济下滑,日元贬值,使出口农业产业总体受到一定的影响。畜牧业生产平稳,上半年肉禽奶产量2.24,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水产品产量14.41万吨,同比增长7.41%。渔业产业调整为以养殖业为主,发展思路是对的。但产品结构调整尚未到位,产量增长绝大部分是低价位的水产品(如牡蛎),形成产量增多,效益和附加值不高的局面。因此,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必须加大产品品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价位高、效益好的水产品。
2、工业生产稳中见快,经济效益有所下滑。
上半年,全县工业生产态势较好,呈现稳中见快的趋势。全县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0.83亿元,按90年不变价格计算增长13.5%,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6.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9.07亿元,增长15.5%;预计全县工业用电量14577万千瓦时,增长18.9%,增幅快工业发展速度,为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反映了我县工业生产稳中见快的良好势头。1-6月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43.95亿元,占GDP的53.0%,表明工业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企业势头看好,小企业更替频率高。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0.16亿元,增长15.5%,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110.67亿元,增长12.7%,规模以上工业比规模以下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从1-5月规模以下抽样调查看,全县17个样本村1-5月倒闭企业8家、关停的个体工业52个,2001年1-5月产值18500千元,关停数占样本总数的6.7%;1-5月新增企业20家、个体工业81个,新增产值44288千元,单位数增加11.2%,产值增加5.7%;可见,小企业更替频率高,速度快,总量保持相对平稳。(2)三资工业成为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的主力。上半年预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0.16亿元,增长15.5%,其中:国有及国有工业增长11.5%;集体工业增长4.1%;股份制工业增长15.5%;三资工业增长19.9%。三资工业完成产值16.31亿元,占总量的54.1%,份额大且增长速度快,成为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
工业经济整体效益有所下降。1-5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2.47%,比去年同期降低1.81个百分点,是今年来跌幅最小的月份,随着惠泉啤酒销售的好转,有望在6月份止跌转升,但是存在三降一减慢的问题。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七大指标中:只有劳动生产率高于去年同期,由去年1-5月的21170元/人上升为今年1-5月的28841元/人;其余的各个指标均未见明显好转。一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三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工业产品销售率96.37%、总资产贡献率14.67%、成本费用利润率5.20%,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0.7、1.48、0.95个百分点。二是反映企业资金运作的指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89次,比去年同期减少0.02次。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46.60%,仅减低0.48%;资本保值增值率109.67%,比去年同期提高3.25%,仍未能达到110%的全国标准值。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有:①随着运输费用的提高,原材料、能源的到位价格上涨,工业产品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下降;②企业资金较为紧缺,应收帐款增高,资金周转问题制约着企业良性发展;③石雕品受国外市场疲软和日元贬值的影响,产品出口价格下跌;④惠泉集团公司由于新厂扩建投产,产品产量增加,受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冲击,产品品种结构和产品价位调整未全部道位,整体价格有所下滑,导致利润下降。⑤企业亏损面增大(今年34家、占12.8%、去年22家、占8.6%),亏损额增多(今年821万元、去年382万元)给工业经济综合效益带来消极的影响。5月份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归功于:一是惠泉啤酒销售的好转,5月份的销售量达5万吨,比4月增加1万多吨;二是金融机构加大清收不良贷款,使资金周转问题得到改善。
3、建筑业随着投资的增加而发展,1-6月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54亿元,增长12.0%,增幅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
4、第三产业在交通运输邮电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的带动下,整体全面发展。其中:运输邮电业完成增加值7.15亿元,增长17.3%;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完成增加值4.98亿元,增长16.5%;金融保险业完成增加值2.29亿元,增长13.2 %;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5.06亿元,增长14.8%;其他服务业完成增加值7.63亿元,增长13.5%。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元旦、春节、五一旅游黄金周和三八节全部遇上好天气,旅游人数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多,仅五一黄金周来惠安旅游观光的省内外游客就有6万人。上半年涉外酒店接待过夜国内旅游人数增长13.4%,旅游业的发展前景看好。在运输邮电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的带动下,我县三产瓶颈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
5、传统产业优势减弱,主导产业难导其主。
上半年,三大传统产业,石材工艺业、建筑房地产业、水产海洋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5.56、8.60、5.06亿元,分别增长13.3%、13.6%和4.2%,石材工艺业的增长速度略低于工业增长速度,建筑房地产业的增长速度低于第三产业,水产业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产业传统优势有所减弱;两大主导产业,食品饮料业和针织服装业完成增加值3.93和12.49亿元,分别增长9.2%和14.1%,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10.1和3.5个百分点,主导作用明显削弱。五大产业合计完成增加值45.64亿元,增长12.1%,占GDP的比重为56.6%,与去年持平。
(四)内外需求继续增长,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上半年全县预计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6.72亿元,增长16.8%,拉动需求增长2.9个百分点。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1亿元,增长12.0%,拉动需求增长5.1个百分点,投资与消费两大内需共同拉动需求增长8.0 %。对外净出口[包括对境外出口(境外)和对国内本县区域外出口(域外)]增长14.5%,拉动需求增长幅度2.1个百分点。实现内外需求继续稳步增长,预计上半年总需求增长10.1%。而社会总供给(GDP总量)增长12.7%,两者相差2.6个百分点,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内需不足,表现在:上半年农民增收较少,农村消费需求小;投资增长12.0%,比GDP的增幅还小。拓展内需仍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主渠道。
(五)引资效果显著,外贸出口增劲。
近几年,我县高度重视外经贸工作,新年以来,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正月初八,县委、县政府召开大型的惠籍企业家恳谈暨项目签约会,招商引资效果显著,外贸出口形势良好。1-6月份全县新批外资项目25个,比去年同期减少6个;协议利用外资575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80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4.7%和35.1%。三资企业完成总产值25.35亿元,增长21.1%,三资企业出口交货值16860万美元,增长11.2%。1-5月累计自营出口6163万美元,增长8.0%。外贸出口等主要指标增幅均继续保持在全市前列。
(六)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乏力,小城镇建设步伐缓慢。
今年列入重点项目的建设工程有41个,本年度计划投资10.71亿元,上半年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开工27个,完成投资额3.5亿元,占本年度计划投资的32.7%,比去年同期下降14.5%。
今年来,我县小城镇建设和农村镇区改造的进度明显慢于去年,主要原因是资金短缺,到位率低。去年引进的一批项目还未能开工,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工业小区建设步伐不快,到小区落户的企业数不多,而且规模偏小。截止5月底,在工业小区新办理注册登记的企业有54家,总注册资金34680万元。
(七)市场物价平稳见跌,农民收入有所增加。
1-6月城镇消费价格指数为99.1%,比去年回落0.8个百分点,还是未能摆脱通货紧缩的迹象;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借贷收入) 2537,增长4.4%,增幅比去年上半年的3.2%(最低点)提高1.2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工业经济效益下滑与科技创新的关系问题。
今年以来,我县工业生产状况良好,但存在三降一减慢问题,使工业企业整体效益下滑。工业经济效益下滑的原因有客观的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因素,但也存在企业自身的原因,那就是科技创新的问题。根据2001年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报资料分析,我县科技进步水平综合得分72.05分,位居全市第四,是沿海县(市)倒数第二。我县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全市二低,新产品开发成效不明显;固定资产崭新系数位次靠后,这与全省经济五强县的称号荣誉不匹配。工业科技投入属中下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高中入学率偏低,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较差。这些问题没有妥善解决,我县工业企业如何应对国内外市场剧烈竞争。企业科技创新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的提高,值得有关部门关注。
(二)城镇建设进展缓慢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矛盾。
近年来,农民增收的途径日渐变窄。尤其是我县,近两年全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出口农业。在结构调整的短时间内,农民从事农业的收入带有不稳定性。加上我县出口农业基本上依赖于出口日本,去年以来,日本经济萧条,日元大幅度贬值,对农产品的要求更加严格,给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较大的影响,导致农业增收较为困难。全县水产业由以捕捞野生水产品为主转变为以养殖水产品为主,水产品市场价位的关系,使得水产品的经营效益欠佳,农民从第一产业增收的份额已经很小。由于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已经接近饱和,吸收农村劳动力的机会减少,农民增收大量依靠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城镇建设进展缓慢,农民增收的渠道变短,农民增收的难度就大。这对矛盾已摆在面前。
(三)外贸出口需要关注入世的影响和美日的经济复苏。
美国经济复苏对全球经济回暖起到重要支持重用,它关系到我县对乡港和东南亚地区出口的增长。日本是我县最大的出口国,石雕工艺品的出口与日本经济复苏有直接的关系。假设美日经济的开始复苏,将给我县的外贸出口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国加入WTO,给我县工艺品、针纺织品的出口与发展带来机遇;也给我县农产品的出口带来严峻的挑战。众所周知,农产品的成本、价格因素,农业产业化和管理水平,是中国加入WTO后最棘手的问题。我县也不例外。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外贸出口工作给予关注。
(四)财税收入波动加剧所得税分享对我县财力的影响。
上半年我县本级财政预算收入22608万元,增长25.1%,而财政总收入增长15.3%,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从主要税种分析:只有营业税扭转负增长的局面出现增长;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同时出现负增长,这将影响财政的增收。所得税分享改革的实施,将对所得税占地方财政收入四分之一的我县带来较大的影响,使财政压力增大。
(五)招商工作需要关注投资环境是否留得住企业。
上半年,引进外资项目25个,比去年同期减少6个;新注册登记的企业68个,比去年同期减少14个。据2000年全省基本单位清查和2001年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数据比较,2001年一年内全县有25家搬迁到外地,占当年法人企业总数的1.3%。据企业调查队抽样调查(问卷),有35%的企业希望到外地发展。这提醒我们应该思考注投资规模是否留得住企业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的有:一是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不高,政府职能部门缺少对企业的关怀;二是企业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方面表现在市场辐射力弱,产业链不发达,企业间内耗大,经营管理成本高;另一方面表现在家庭式管理企业假冒、仿制名牌企业产品,小企业偷税漏税影响整体企业的外部形象。
三、全年经济运行走势预测
去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普遍减缓的国外环境、全国轻工产品滞销、物价紧缩的市场环境下,我县坚持增加投资,扩张消费,扩大出口的方针,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保持增幅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县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GDP增长12.7%,工业增长13.5%,第三产业增长15.1%,消费品市场发展良好,消费零售额增长16.8%,出口交货值增长11.2%,均高于年初制定的全年发展目标。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运行特点,初步预测判断,尽管我县下半年经济运行面临着财政压力增大,重点项目建设乏力,物价运行低位的困难,但国民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GDP增长11%的目标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也有可能更快一点。主要依据有:一是国外经济形式出现新变化,美欧经济出现好转迹象;日本政府的反通货膨胀措施以及证券市场明显复苏将有助于刺激经济发展,日本经济可能在近期内稳定下来,并逐渐恢复增长。二是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基本稳定,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为我县提供宽松的投资条件,有利于缓减重点项目建设进展的资金压力。三是出口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四、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直面中国加入WTO,全国各区域经济将融入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环境中,给我县工艺品、针纺织品的生产和食品饮料业的发展带来好机遇;我县农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和冲击。面对我县经济运行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县下阶段的经济工作要继续加快深化开展三个年活动,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1)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以及质量认证工作,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加快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和城镇建设步伐,增强经济发展后劲;(3)加快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产品市场辐射力,提高惠安产品品位和工业产品综合竞争力。(4)通过抓好生产建设,涵养税源,为增加财税收入创造条件,确保今年各项经济目标的实现。
(一)扶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一要加快科技的开发与应用,鼓励和扶持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提高科技含量和整体竞争力。二要加快重点出口企业发展,扶持石材、食品饮料、轻纺鞋帽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培植一批上规模、有效益的骨干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退税、通关、质量认证等具体问题,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增强国际竞争力,尽可能减少入世带来的冲击。三要努力降低政府成本,改进投资和企业生存软,吸引和留住企业进行增资扩营和技术改造,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开发适应国际竞争的新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二)直面WTO,加快利用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一要建立和完善与WTO规则相适应的宏观管理体系,确定应对加入WTO的组织协调机构(如:WTO管理咨询中心),制定惠安产业应对入世的对策措施,为企业和社会提供WTO有关的贸易争端的法律援助、信息收集、咨询服务等方面服务,建立起规范、透明、高效、超前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综合环境。二要积极培育技术市场与产品市场,使外来技术既能在我县找到技术上的延伸又能在产品市场上得到实现。三要研究不违反WTO运作规则原则下的保护措施、反倾销对策、各产业的质量标准等,以产业发展为导向,转变过去对所有制的倾斜向产业优势的倾斜,加强培育本地企业和产业,形成内外资企业携手发展,促进产业高级化。四要在具体操作上应对入世挑战。继续实行对外贸易出口的各项鼓励政策,加快退税速度,减轻出口企业再生产的资金压力,促进外贸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制定优惠政策励有条件的企业申办出口经营权,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开拓国外市场,促进更多的企业走向国际舞台。
(三)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要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落实各种扶持措施,加快现代农业项目建设,要加快做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两个国家级项目,抓好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片的大棚和科技开发中心建设,发挥辐射示范及导向作用。二要完善经营机制,调整和优化品种结构,继续发挥出口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做好农产品出口文章。三要创新经营方式,努力探索经济联合、股份合作、科农合作等有效经营方式,鼓励扶持发展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四)优化投资软环境,加快工业园区和城镇建设。
一要结合机构改革,以组织实施作风建设年、调查研究年为契机,下大力气疏通中梗阻,杜绝遇事推诿、办事拖拉,部门间相互制约、互相扯皮的现象,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工作效率,降低政府成本,给投资商创造一个优化的软环境。二要抓住惠泉上市和秀涂临海工业区开发的有利时机,继续搞好城南和惠南工业区的规划建设,强化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和环保设施的建设,优化投资硬环境,蓄水引龙,筑巢引凤,加大内联协作力度,争取国内外有实力的商家和惠籍企业家来惠投资,促使工业小区的壮大和升级。三要加大市场规范力度,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主动出击、广泛联系、有侧重地跟踪,加大项目的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拓展投资领域、提高招商质量,争取国内大企业和大财团到我县投资一些规模大、档次高的项目。
(五)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要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强协调和跟踪监督,确保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二要加大筹资力度,加快推进重点工程的建设进度,把去年没有完成的进度和今年落后的进度补上去。三要做好重点项目的筛选、研究、确定和上报工作,争取列入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壮大投资规模。四要积极稳妥地搞好小城镇建设和改旧建新工作,利用好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契机,用活用足加快发展小城镇的优惠政策,促进城镇规划与建设的完善。四要努力创建促进社会游资和民间资本集聚的新机制,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大力促进民间投资。
(六)大力培植新的税源,确保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增长。
针对当前形势,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培育一些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的载体。一要努力拓展旅游、保险、文体、娱乐、休闲、社区、租赁、家政等服务业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二要实行扶优扶强,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和企业,走股份制经营道路,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三要切实做好人才、技术的引进和科技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源,涵养新税源,增加新财源。四要加快税收征管中现代化手段的应用步伐,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保证税收稳步增长,确保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增长。
拟稿:任惠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