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泉州市统计局
时间:2004-06-08 00:00
浏览量:
今年以来,我县和全省一样,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人心惶惶的"非典"疫情,面对持续高温、干旱等灾害,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强县富民目标,着力提升"四化"水平(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狠抓开展"四个年"活动(招商引资年、城镇建设年、环境优化年、诚信安溪建设年),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扎实推进宽裕型小康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形势保持年初以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许多指标继续高位运行,呈现生产、需求和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
一、全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国民经济迅速增长,第二产业拉动明显
据测算,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5.5亿元(未经市局评估),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5.0%,完成年计划的100%。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1.67亿元,比增4.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0.98亿元,比增15.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2.85亿元,比增17.3%。
从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情况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为3.3%,拉动GDP增长0.4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55.1%,拉动GDP增长8.2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贡献率为41.9%,拉动GDP增长6.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1.6%,拉动GDP增长6.22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农业生产克服了持续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继续调整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相继出台了缓征农业特产税、停征屠宰税等一系列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增长。1-12月,全县农业总产值18.6亿元,同比增长5.0%,完成年计划的100%。
1、粮食播种面积相对稳定。全县今年粮食播种面积66.79万亩,总产量为19.53万吨,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00.4%和100.2%。其中春粮播种面积6.68万亩,总产量为1.21万吨,完成计划1.13万吨的106.5%,夏粮播种面积24.78万亩,比去年减少1098亩,总产量为8.60万吨,比去年增长2.2%;秋粮播种面积35.32万亩,产量为9.72万吨,粮食完成产值3.11亿元。
2、茶叶生产稳中有升。全县今年新种茶园5765亩,改造中低产茶园2万亩,建设无公害茶园2 万亩。全县茶叶产量2.11万吨,产值5.0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2%和100.6%,分别比去年增长12.6%和24.5%。春茶产量6300吨,绝对额比去年同期增长700吨,完成全年计划的30%,比增12.5%,春茶产值1.45亿元,绝对额比去年同期增长0.2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30%,比增18.9%;秋茶产量525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7.0%。上半年由于受"非典"的影响,茶叶价格有所下降,下半年特别是秋茶销售形势较好,创历史新高,铁观音高档茶畅销,中低档茶销售平稳。
3、食用菌产品生产良好。全县食用菌鲜菇产量9934吨,产值0.48亿元,我县食用菌以栽香菇、蘑菇为主,部分为草菇、金针菇。
4、畜牧业(水产)生产稳定发展。今年肉奶蛋总产量4.96万吨,产值6.72亿元。其中肉类产量4.19万吨,产值6.08亿元;肉蛋奶产量比去年增长22.7%。全县水产品产量170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8%,产值1422万元。
(三)工业生产高速增长,经济效益创新高
全县工业实现现价总产值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完成年计划100.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现价产值46.97亿元,比上年增长30.6%。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1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重工业完成产值28.69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分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快速增长,比上年增长35.4%;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制企业、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比上年稍有增长;集体企业则呈下降趋势。分行业看,电气器材、竹藤工艺、建材、茶叶行业发展优势明显,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2.1%、31.3%、29.1%和20%;煤炭、造纸行业发展则有所减弱,分别比上年下降33.1%和10.7%。其中增幅较大的有闽华电池有限公司,完成产值3044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2%;英发家具装饰有限公司,完成产值150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0%;三元岩水泥有限公司,完成产值1885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
(四)投资持续高速增长,重点项目进展加快
1-12月,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同比增长18.5%,完成年计划的100%。按统计报表口径分,基本建设投资8.2亿元;更新改造投资3.0亿元;其他投资4.0亿元;房地产完成投资2.5亿元。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三年,也是较关键的一年,我县确定重点建设项目20个(其中续建项目8个,扩建项目2个,新建项目10个),年度投资计划12.08元,至年底共完成投资12.1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2%,具体项目进展情况如下:城东桥闸电站工程2003年计划投资2100万元,现已全部完成,并开始蓄水发电;三安钢铁技改扩建工程共完成投资5.43亿元,提前完成年计划4.5亿元;城区二环路工程已投入资金14000万元;大城区建设共完成投资13100万元;雅特石材厂共投入资金3000万元;(中国)茶都三期工程已投入资金6000万元;安溪(中国)特产城已投入资金6500万元;安溪闽华电池厂共投入资金2100万元;安溪龙美共投入资金3000万元;湖头5万千瓦煤矸石电厂4900万元。
(五)吸收外商投资增长较快,招商引资形势看好
我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寻找利用外资新的突破口,抓住重点,促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到实处。1-12月,全县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9家(含增资8家),利用外资合同金额9035万美元(旧口径),同比增长24.8%,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600万美元,同比增长19.5%,对外贸易商品总额22500万美元,同比增长21.6%,全县三资企业实现产值22.5亿元,同比增长23.0%。
(六)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形势稳定
今年来我县继续加大财政征管力度,努力增植财源,寻求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保证财政收入平衡增长。1-12月份,全县财政总收入60129万元,同比增长26.3%,完成年预算的110.0%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778万元,同比增长25.3%,完成年计划的108.8% ,财政支出完成47262万元,同比增长27.9%。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全县金融系统存款余额稳步攀升,贷款余额有所增加,集中于支持重点骨干企业、重点技改项目及重点产业的发展。12月底,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48.84亿元,比年初增长27.3%,各项贷款余额36.73亿元,比年初增长38.0%。1-12月,现金净投放5.03亿元。
我县储蓄存款快速增长原因,据银行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居民收入增加。近几年来,我县茶叶产业取得相当好的成效,茶叶价格翻了好几番,至年底,我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7.0%。第二、消费制度改革促使居民预存储蓄作为保障。现在进行的社会保障体制和收入分配方式的改革以及新旧体制交替使居民心存疑虑,过去由国家负担的成本逐渐转移到个人身上,增加了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最后导致居民即期消费下降,储蓄倾向增强。第三、城区建设补偿金暂存。由于我县今年加大城区建设力度,有六个旧城片区进行改造、拆迁建设城区二环路等多个建设项目同时进行,补偿资金已大部分落实到拆迁户手中,而购置拆迁片区房产的回迁户尚未进入缴款期,因此暂存。
(七)市场购销活跃,物价平稳
我县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宏观调控政策促动下,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市场货源充足,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1-12月份,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2亿元,同比增长15.1%,完成年计划的100.0%。其中,县的零售额9.47亿元,县以下的零售额22.15亿元;批发零售贸易额25.01亿,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1%,餐饮业3.42亿,占总额的10.8%,其他行业3.19亿,占总额的10.1%。
进入12月份以来,全县市场物价有所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9%,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0.9%,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
(八)人民生活收入继续提高 1-12月份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727元,同比增长6.9%,完成年计划的100.9%,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为4882元,同比增长4.1%。农民人均纯收入4050元,同比增长9.4%。
12月底,全县城乡居民在银行系统的储蓄余额达38.59亿元,比年初增长27.4%。
二、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体上看,我县经济运行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在:
(一)、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农业抑制自然灾害能力较低,使得农业产值增长缓慢。今年农业总产值增幅始终在4.8-5.0%之间徘徊,对GDP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主要是受高温干旱和9、13号台风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影响粮食生产的稳定性。由于一些开发区、工业园区及公路建设等用地,使得耕地面积继续减少,今年耕地面积比去年减少155亩,下降0.04%,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6815亩,下降0.8%,粮食播种面积减少8664亩,下降1.3%。最后是农业整体规模较小,价格低迷,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
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发展特色经济。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我县茶业产业化的特点,引导千家万户农民开拓市场,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改变单一落后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大力推广"公司+农户"等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集中力量扶持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其发展后劲和带动能力。第三要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力度,吸引外地农业投资者进入农业开发和农产品加工领域,发展外向型农业。最后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农业投入,鼓励个人和社会资金投入生态农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农业科研、农科普及、技术开发、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防灾减灾能力。
(二)、大企业发展速度缓慢且规模经济优势不突出,核心实力不强,融资困难,技术创新能力弱,用电、用水供需紧张等问题依然存在,要解决这些问题:
1、要加快产权制度多元化发展步伐,壮大企业规模。目前,我县企业主要以家庭式的经营管理方式,在家庭股东"控股权"的经营运作下,多数企业不愿意通过吸引新股东的投资方式或与其它企业联合、兼并、参股、控股、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抵制企业经济组织结构的调整,造成企业经济长期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
2、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增强竞争实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与关键,是改善产品结构,提高新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手段。技术创新要把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含量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换,从整体上把企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档次,实现我县经济整体水平新一轮的飞跃。
3、要培育和发展一批带动性强的大企业(集团)。规模化经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流,它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竞争的需要。为了增强我县经济技术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水平,必须扩大现有企业规模,提高综合素质,做大做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济,成为真正带领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领头羊"。
4、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一方面政府和银行方面应多努力,为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资金保证,以期在拓宽民营企业投融资渠道上实现更大的突破。另一方面要通过引进外资、延长产业链,扩大企业规模,使一些上规模的企业生产继续扩大,并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形成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生产的发展,拉动工业经济总量的快速提高。
(三)外商投资缺乏拉动高速增长的项目,发挥侨乡优势正在减弱。利用外资和扩大外贸出口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县经济发展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的根本措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县对台优势,利用安台农业生产要素具有互补性的特点,引进台湾先进的农业生产工艺及经营管理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另一方面要我县旅外侨亲知名人士的牵线搭桥作用,借助港澳广泛联系欧美日跨国公司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吸引跨国公司来我县投资。最后要优化投资环境,拓展利用外资领域,大力吸引外商投资我县五大支柱产业(茶叶、铁藤工艺品、建材、服装、鞋帽),拉动我县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三、明年展望
展望未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将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加快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将进一步高涨,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发展观已经确立,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将更加注重城乡、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国内经济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协调统一发展,更加注重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重全面把握宏观调控的各项目标,更加注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从我县经济发展趋势看,今年经济运行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为明年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主要指标的良好增长态势将得以维持。
安溪县统计局
2004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