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 :泉州市统计局 时间:2004-06-08 00:00 浏览量:
保护视力色:
晋江市统计局
2003年10月8日
今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与时俱进,加快创新,努力克服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推进年初既定的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尽管受到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的滞后影响以及夏季工业用电限制,我市的主要经济指标仍呈两位数增长态势。1-9月,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70.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5.5%,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7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7亿元,增长3.0%,完成年计划的63.5%;第二产业增加值155.56亿元,增长17.1%,完成年计划的77.3%;第三产业增加值107.55亿元,增长14.3%,完成年计划的72.8%。
1、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企业支撑明显。
1-9月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466.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6.8%,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5.6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的7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1-9月完成产值282.20亿元,增长22.1%,比全部工业总产值的增幅高5.3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5%,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规模扩张势头强劲,目前全市纳入规模以上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808家,其中1-9月产值上亿元企业64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3家;上5000万元企业133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8家。品牌战略扎实推进,今年又有2项产品喜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分别是晋江恒顺洋伞有限公司生产的梅花牌晴雨伞和福建省柒牌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柒牌男西服套装,全市累计拥有全国驰名商标4件、中国名牌产品5项、福建省著名商标53件、省名牌产品40项;同时,心相印、安踏运动鞋、七匹狼茄克、浔兴拉链等10项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的评比中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社会用电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9月全市用电量达33.45亿度,比去年同期增长19.3%。
2、投资需求增幅加快,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今年来,我市各级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按照投产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思路,加快重点项目的策划、储备、推介和转化工作。1-9月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亿元,增长37.6%,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20.9个百分点。主要运行特点:一是以企业投资为主的农村投资继续占据投资主导地位,1-9月农村投资完成17.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9.8%。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和完善,1-9月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9%。三是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资金投入力度加大,1-9月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0.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1.2%。四是房地产开发持续升温,1-9月完成投资2.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6.3%,旧城改造一期工程、侨联大厦、福隆花园、华泰国际新城一期工程等房地产项目顺利封顶,新世纪豪园、宝龙花园等项目进入施工阶段。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项目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今年47个重点建设项目和4个重点前期项目基本上能够按时序进度展开,如晋江机场停机坪扩建竣工验收,晋中220KV输变电站如期投产,市快速通道、锦江、五里110KV输变电站基本完工,沿海大通道晋江段、500KV输变电站、市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市区污水管网改造项目进展顺利,LNG发电厂等其它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等。续建、新建的28个市属重点工业项目中,大部分项目都按投资计划有序推进,其中凤竹科技、龙兴隆染织、百宏织造、优兰发纸业、劲霸经编、七匹狼制衣、安凯鞋业等已建成投产;紫华药业、锦福化纤已完成厂房基建和设备安排;安踏鞋业、三力机车、远东环保已完成厂房基建,预计年内能够正式投产。
3、消费市场趋于活跃,市场物价保持平稳。
"非典"疫情对消费市场的滞后影响逐渐减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非典"过后呈逐月上升态势。1-9月全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8.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增幅较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9月份同比增幅分别达11.6%和1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累计48.13亿元,增长8.4%;餐饮业零售额累计9.30亿元,增长13.2%;其他行业零售额0.90亿元,增长13.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实现零售额2.18亿元,增长6.3%;集体经济零售额7.83亿元,增长3.8%;私营经济零售额6.75亿元,增长43.2%,个体经济零售额4.13亿元,增长6.5%;港澳台投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零售额0.23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增长强劲,有力拉动全市消费品销售增长,1-9月完成销售额12.59亿元,同比增长30.8%,其中: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化工材料类零售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9.5%和86.7%。
消费物价平稳回升。1-9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4%,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0.4%,同比涨幅较去年同期回升2.8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13.2%,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0.3%。具体商品类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同比上涨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同比上涨2.8%,居住类同比上涨2.3%,交通和通讯类同比下降2.4%。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1-9月,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81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支出有所增加,期内人均现金支出4371元,同比增长1.7%,增幅比去年同期回升2.6个百分点。
4、外贸出口增长强劲,利用外资势头良好。
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1-9月,全市全社会商品出口交货总值1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完成年计划的70.8%。主要特点:一是自营出口在连续几年下降后开始强劲反弹,产品出口方式由以往的依靠外贸代理出口为主逐步向自营出口转变。据海关统计,1-8月全市自营出口2.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1.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自营出口值1.78亿元,同比增长69.1%,内资企业出口0.65亿美元,同比增长321.9%。二是出口产品以服装、鞋类、玩具文具、雨伞等轻工产品为主,分别占全市出口商品总值的39%、37%、7.5%和5%;陶瓷、石材、食品等其他传统产业的产品出口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产品如玩具已进入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大型连锁超市。三是出口大户如菲莉集团、晋江市对外装配公司、红瑞兴服装、宝声电子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利用外资呈现强劲增长势头。1-9月,全市新批成立外商投资企业330家,总投资5.96亿美元。招商引资合同外资总额(含增资)5.28亿美元,同比增长68.1%。外商实际到资额2.38亿美元,同比增长29.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全市新开业投产企业71家,同比增长34.0%,历年累计已开业投产1957家。1-9月在产外商投资企业实现产值244.55亿元,增长20.4%。重大项目引进有新的突破,对世界500强、台湾100大企业的招商引资有实质性进展,成为招商引资的一大亮点。如亲亲集团公司与美国宝洁公司茹片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已达成协议;斯兰公司与日本三井、丰田公司分别就合作建立物流公司、汽车销售服务公司进入实质性谈判;兴业皮革公司及安泰公司与意大利满意集团制鞋机械制造项目已于厦门9.8投资交易会签定协议;三力机车与英国锐利集团就通用动力机械项目初步达成意向,并履行实质性的加工合同。
5、农业生产平稳发展,种植结构继续调整。
1-9月,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0.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2.38亿元,增长0.8%;林业总产值完成0.01亿元,增长12.5%;渔业总产值完成4.93亿元,增长3.5%;牧业总产值完成3.62亿元,增长3.1%。
农业种植结构继续调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夏收粮食播种面积108855亩,比去年同期下降13.7%,粮食产量39761吨,下降14.0%。1-9月肉类总产量27089吨,增长1.8%,牛奶产量1722吨,增长1.8%,蛋品产量8355吨,增长8.9%。渔业生产呈恢复性增长,1-9月水产品总产量109659吨,增长3.5%。
6、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运行保持平稳。
财政收入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来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9月,全市财政总收入达19.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9%,完成年度任务的86.9%。其中,地方本级财政收入7.61亿元,增长29.5%;省级收入0.18亿元,增长14.8%;中央级收入12.04亿元,增长30.4%。财政总支出7.67亿元,增长63.8%。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8.5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65.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2%。金融支持力度继续加大,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7.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7%。
二、存在问题
前三季度,我市经济运行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基本做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1、中小企业经营仍较为困难。当前我市工业经济效益总体呈现高增长态势,但这是由少数规模企业强劲增长拉动的结果,多数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年初原材料上涨、"非典"疫情以及夏季工业用电限制等因素影响,效益不甚理想,仍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1-8月,规模以上亏损企业比去年同期增加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成本增长30.7%,比全部收入增幅高0.5个百分点。此外,企业流动资金仍然偏紧,应收账款有所增加,"三角债"现象大量存在;中小企业筹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利用外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年来,我市招商引资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利用外资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但引资质量仍有待提高,表现在:一是投资来源仍较单一,主要集中于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二是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投资产业仍以生产性劳动密集型为主,高新技术项目不多,产业配套情况参差不齐,新的产业链未能完全建立;三是投资规模仍以中小项目为主,项目平均投资规模170万美元左右,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四企业作为招商主体直接参与国际招商作用不突出,效果不明显;五是招商项目库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
3、消费市场需求仍显不足。1-9月我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增幅只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表明居民消费意愿不是特别强烈。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居民收入增长不快,预期支出增加,即期消费支出水平下降。1-9月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5.9%,而人均现金支出仅增长1.7%,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农村消费市场没有得到有效开拓,农村消费增长缓慢,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
4、农业的基础地位依然薄弱。优势农副产品缺乏,农副产品深加工程度低,外向型农业未有实质性进展;农业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有关部门支农力度不够。此外,我市自6月底起出现持续高温天气,8月上旬又遭遇九号台风"莫拉克"的袭击,部分镇、村农作物受旱受灾也比较严重,全市全年粮食、农作物减产以成定局,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比上年下降14%。
5、部分重点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征地、拆迁、规划、设计、报批及资金落实等前期工作进展不甚理想,影响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从而加大完成全年计划项目的难度。
三、全年经济走势预测及建议
展望全年,全市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经过努力,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指标能够如期完成,预计全年GDP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利用外资将是驱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四个轮子"。为确保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做好非典防控工作。去年底以来发生的非典疫情虽然已经结束,但不可掉以轻心。据权威专家预测,"非典"疫情有可能在今年11月份卷土重来,届时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必须未雨绸缪,增强防范意识,及早采取措施,加强疫情监测,把"非典"疫情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要继续抓好投资拉动,抓好重点招商项目的跟踪服务,促成建市十周年、鞋博会、厦门9.8投洽会期间签约项目等重点招商项目尽快履约。积极推进总投资61.52亿元的28个重点工业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实施准备工作,促成锦福化纤、紫华药业等一批在建重点项目投产,推动凤竹科技、安泰陶瓷、华清科技等一批基础项目加快建设,以项目促发展、增后劲。
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积极推进流通业的现代化,引进、培育一批大型商贸企业和进出口经营实体,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大流通带动大生产、促成大市场。同时,要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积极引导企业改变传统的面对面洽谈的交易方式,加大企业信息化、现代化的资金投入,开展网上招商和网上交易。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要继续抓好在产企业的增资扩营工作,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力度,进行低成本扩张。二要多管齐下,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加强对重点招商引资活动的组织和参与力度。三要继续抓好载体建设,充分利用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带动各镇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完善。
5、积极实施名牌战略。要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强化质量、计量、标准化、环保、卫生五大体系认证认可工作,鼓励更多企业争创或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及国家出口免验证书等,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