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3季度泉州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来源 :泉州市统计局 时间:2020-10-22 13:02 浏览量:
保护视力色: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和省委八项行动部署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1-3季度全市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就业民生较好保障,全市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经初步核算,1-3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472.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三次产业均实现正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137.91亿元,同比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4233.05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3101.29亿元,增长1.7% 

  一、经济运行持续恢复,主要指标增长由负转正 

  1-3季度,全市经济整体保持稳步回升态势,经济复苏成效明显。从累计看,1-3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上半年的下降1.0%转为增长1.5%,三次产业增加值全面实现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6%,建筑业总产值增长3.3%,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均实现由负转正。从当季看,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比二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2%,比二季度加快2.8个百分点;财政两项收入由负转正,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由二季度的下降13.1%转为增长0.4%,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二季度的下降11.6%转为增长4.5%从当月看,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连续6个月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0%,连续5个月正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5.2%5.6%,均连续5个月正增长;进出口商品总值和出口商品总值分别增长21.6%11.3%,均连续2个月正增长。 

  二、各行业发展总体好转,生产形势稳步回升 

  第一产业保持平稳增长。1-3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0.29亿元,增长2.2%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春夏收粮食总产量增长0.5%,水果产量增长3.8%,茶叶产量增长2.2%,食用菌产量增长3.4%,肉蛋奶产量增长1.6%,水产品产量增长1.4% 

  工业生产稳步复苏。1-3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比上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大部分行业企稳向好。全市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0个行业比上半年回升(规上增加值增幅提高、降幅收窄或由负转正),提升面达81.1%八大重点产业全面回升。石油化工和建材家居保持增长态势,分别增长13.3%4.6%,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6个和2.7个百分点;纸业印刷由上半年下降1.0%转为增长1.8%;纺织服装、鞋业、机械装备、食品饮料、工艺制品分别下降5.2%7.0%1.7%1.2%3.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3.3个、2.0个、4.3个、3.1个和0.9个百分点。大型企业降幅收窄,中型企业增长由负转正,小型企业持续增长。全市规上大型工业企业增加值下降0.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个百分点;中型企业由上半年下降2.6%转为增长0.8%;小型企业增长8.8%,增幅比上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建筑业增长由负转正。1-3季度,全市建筑业总产值1339.13亿元,增长3.3%今年来首次实现正增长,比上半年提高4.8个百分点。省内产值和省外产值均有好转,1-3季度,全市建筑业省内产值增长9.6%,比上半年提高2.9个百分点,省外产值下降1.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7个百分点。新签合同保持正增长,1-3季度,全市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为1339.20亿元,增长7.4%本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大幅增长,1-3季度,全市建筑业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长21.4%,增幅比上半年大幅提高18.1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持续回升。1-3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7%,比上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幅跃居各行业首位,公路运输总周转量由上半年下降0.3%转为增长3.5%,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7.8%,比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邮政业务总量增长35.2%,增幅比上半年提高8.2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增幅保持较快增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保费收入增长4.9%,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增长平稳,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增加值降幅均有所收窄。 

  三、内需持续恢复,外贸出口企稳向好 

  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1-3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持续改善,1-3季度下降1.0%,降幅比上半年收窄3.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降幅明显收窄,1-3季度下降5.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3.4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当月增长71.7%。工业部分重点产业投资降幅有所收窄,1-3季度,全市纺织鞋服、机械装备、食品饮料、纸业印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分别下降9.8%9.3%24.2%14.5%11.7%,降幅分别比上半年收窄5.3个、11.2个、4.6个、17.4个和11.6个百分点;工艺制品产业投资增长15.2%,增幅比上半年提高7.0个百分点。 

  市场消费企稳回温。1-3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0.24亿元,下降3.6%,降幅逐月收窄,比上半年收窄3.6个百分点。民生消费稳步回升,限上以上饮料类、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都已恢复正增长,粮油、肉禽蛋、蔬菜等食品类商品实现两位数增长。汽车类消费稳步回温,1-3季度,全市限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下降4.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8.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7.2%,自5月份转正以来,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全闽乐购”等促消费政策作用显现,实体店铺零售明显改善,1-3季度,我市限额以上便利店、超市、专卖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6%8.5%2.2%,传统零售业态商品销售加快好转。 

  外贸出口企稳向好。1-9月,全市外贸进出口1375.5亿元,下降9.6%。出口1009.1亿元,下降2.6%;其中,9月份出口141.2亿元,增长11.3%。机电产品出口形势较好,1-8月逆势增长30.3%。主要出口市场降幅收窄,1-8月,对东盟、欧盟、美国前三大出口市场降幅较上月分别收窄11.3个、1.4个和6.1个百分点。新业态发展态势良好,1-9月市场采购出口173亿元,增长79.8%1-8月,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3.53亿元,增长210.8% 

  四、新动能支撑作用凸显,经济活力进一步激发 

  从工业新动能看,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加快。1-3季度,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0.5%,首次实现转正,光电子器件产品持续高速增长,1-3季度,规上工业光电子器件产品产量增长47.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1.5个百分点,9月份增长75.9%从互联网经济看,网上购物、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火热,在线办公、远程问诊、在线教育、网络游戏等新兴需求旺盛。1-3季度,全市限上单位网上零售额177.07亿元,增长8.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46.6%,增幅创今年来新高,同比提高30.7个百分点,自5月份转正以来,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1-8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3%,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6.4个百分点。从投资新兴领域看,新基建高新技术领域投资带动明显。1-3季度,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投资增长116.9%,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增长35.6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增长70.9%。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6.4%从消费升级看,绿色智能健康产品受到青睐。1-3季度限上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类、智能手机类、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4.6%14.7%41.2%10.4% 

  五、企业效益改善,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改善。从税负看,企业负担明显减轻。在减税降费、缓征免缴、补贴优惠等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1-8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应交增值税下降18.7%,税金总额下降13.9%,规上工业企业税金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2%,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从盈亏情况看,企业亏损面减少,利润降幅收窄。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153家,比上半年减少21家,亏损面3.0%,比上半年缩小0.4个百分点;1-8月,亏损企业亏损额24.48亿元,比上半年减少7.73亿元;1-8月,利润总额下降15.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4个百分点。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从稳就业看,企业用工稳步增加。1-8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达117.83万人,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增加7.10万人和2.44万人。从居民收入看,居民收入增幅持续回升。1-3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02元,增长3.5%,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13元,增长1.5%,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87元,增长5.0%,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7个百分点从物价看,物价涨势比较温和。1-3季度,市辖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0%9月份,市辖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0.5%从财政支出看,重点领域有效保障。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强脱贫攻坚、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保障。1-3季度,全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21.1%,降幅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个百分点;民生支出393.7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6.1%,农林水、交通运输、资源勘探工业信息、商业服务业、金融等惠企支出实现正增长,教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领域支出降幅低于全市平均降幅。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