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场繁荣活跃 消费品质显著提升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告之六
来源 :泉州市统计局 时间:2021-07-07 10:00 浏览量:
保护视力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泉州消费品市场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商品供应日益丰富,消费品市场逐步繁荣活跃、兴旺发达。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格局加速形成,消费成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一、风雨百年,由弱到强 

  (一)1921-1949年:市场濒临崩溃时期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军阀割据、外强蹂躏,加上无规划、无管制印钞造成的极度通货膨胀,泉州整个商品市场秩序混乱、满目疮痍,商品流通困难重重,民生凋敝,消费能力严重不足,商品市场几近崩溃。 

  (二)1949-1978年:市场复苏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泉州国民经济和商品市场初步形成。1953年,全市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的释放。“一五”末(195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亿元,比1952年增加0.78亿元,增长51.7%。此后的二十余年,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指引下,国营商业对日用工业品基本采取统购包销政策,进一步发挥了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纽带作用,超过80%的商品零售额通过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实现。197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7亿元,比1949年增长2.9倍。这个时期,泉州的消费品市场发展呈现稳定上升态势,为后期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1979-2012年:市场快速发展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消费品市场从计划管理向自由流通转变,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的泉州人民主动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扩大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逐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消费市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流通领域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这一时期,泉州的商品流通体制陆续改革,积极发展多功能的贸易中心和批发交易市场,大量增设农贸市场、零售商店等,拓宽了流通渠道,活跃了城乡经济。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贸易市场得到巨大拓展,带动国内市场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达到2232.74亿元,市场呈现出商品丰富、购销两旺的大好局面。1979-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年均增长20.0%,是消费品市场发展最快的阶段。 

  (四)2012年至今:市场优化升级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大力实施缩减权力清单、“最多跑一趟”改革、减税降费等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措施,有效改善供给,为市场释放更大活力,催生出众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淘宝镇和淘宝村,2020年,全市淘宝镇、淘宝村分别达72个、238个,占全省的47%54%,数量分别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和第五位2020年,泉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8.87亿元,比2012年增长134.2%,年均增长11.2%。全市消费品市场稳定繁荣,消费结构不断完善升级,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二、砥砺奋进,成就斐然 

  (一)市场规模扩大,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突出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副产品以统购统销为主,实行调拨分配,消费品大多凭证定量供应,市场处于全面紧张状态。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给消费市场的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商品短缺和凭证供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消费环境不断完善,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五”至“五五”时期年均增长5.4%,从1981年“六五”时期开始连续38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先后于1984年、1994年、2008年分别跨过10亿元、100亿元、1000亿元大关。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28.87亿元,比1949年增长4507倍,年均增长12.6%。作为链接生产和消费的批零住餐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缓解经济波动的“稳定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高。2020年,全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406.62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3.8%,比1982年提高6.2个百分点。 

1:泉州市主要年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 

  (二)商贸市场主体持续壮大,构建顺畅流通格局 

  全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四个行业市场主体发展迅猛,规模持续壮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批发业法人单位28453家,比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时增长13.9倍,年均增长21.3%;全市零售业法人单位36243家,比2004年增长13.8倍,年均增长21.2%;全市住宿业法人单位810家,比2004年增长3.2倍,年均增长10.7%;全市餐饮业法人单位1620家,比2004年增长8.1倍,年均增长17.1%。与2004年相比,2018年,全市批发零售法人企业资产总计增长16.8倍,年均增长22.8%;全市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资产总计增长4.6倍,年均增长13.1%2018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个体经营户达33.17万个,占全市个体经营户的57.7%,住宿和餐饮业个体经营户5.79万个,占全市个体经营户的10.1%。庞大的商贸市场主体为我市商品顺畅流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民营经济独具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以民营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泉州商品市场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在泉州大地蔓延。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公有制商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成为泉州最大的特色、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最大的活力源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商品流通体系日益完善,限额以上批零住餐私人控股企业占比超九成。2020年,全市限上批零住餐私人控股企业达3849家,占限上企业总数的94.9%,国有控股企业占1.9%,集体控股企业占0.6%,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占1.7%,外商控股企业占0.9%。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私营个体商业户仅7509户,到1988年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万多户,而到2018年底,全市商贸个体工商户已近39万户,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50.9倍。 

22020年泉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法人企业控股情况 

  (四)消费结构转型优化,消费层次不断提升 

  泉州消费品市场实现了从短缺匮乏、凭证限量向品种繁多、供给丰富发展的根本性转变。百姓在购物消费方面的自由度更大,选择空间更广,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居民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下降,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90年的65.2%56.6%,降至2020年的32.0%43.3%2020年,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占比为18.8%,比1985年降低37.6个百分点。文化、通讯、娱乐等精神享受方面的消费逐步升温,2020年,全市居民交通通信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12.0%,比1985年上升11.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商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迈进。城乡居民消费热点各有侧重,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主要在住房、汽车、旅游上,农村居民消费热点主要集中在交通通讯、居住和耐用消费品上。 

  汽车消费实现跨越式发展。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汽车数由2008年的13.4辆发展到2020年的45.0辆,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汽车数由2008年的6.0辆发展到2020年的29.8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达436.98亿元,比2008年增长2.1倍。 

  文化消费成为个性化消费新热点。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拓展了市场空间,手机、家用电脑、智能电子产品、健身器材、中高档乐器等文化娱乐用品日益普及,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2020年,全市互联网用户1288.69万户,比2008年增长14.9倍,年均增长25.9%;全市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123.5%,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132.7%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额达14.87亿元,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零售额达52.93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9.0倍和3.8倍。 

  旅游休闲消费升温。大力打造“清新福建·海丝泉州”等旅游品牌,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都市休闲游等成为新兴旅游消费热点。大众旅游方式从传统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复合型转变,自由行、自驾游成为主流。2019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801.16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3.0倍,年均增长12.3%;实现旅游总收入1312.68亿元,比2008年增长5.6倍,年均增长17.0% 

  (五)新业态融合发展,新模式创新消费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百货商店、副食品商店、供销社门市、国营饭店等是泉州百姓吃穿用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后,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促使全市商业经营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到上世纪90年代,晋江的鞋帽、陶瓷、纺织品、食品罐头、石狮的服装、南安的水暖器材、鲤城的汽车配件、德化的瓷器等市场已形成较大规模,整个消费品市场群星汇集、欣欣向荣。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发展迅猛。连锁商业从少到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连锁经营门店总数达1455个,实现零售额137.19亿元。家居建材商店、专业专卖店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中,专业专卖店902家,家居建材商店32家,单位数分别比2008年增长3.5倍和3.6倍。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互联网+流通”的深度融合和政策红利的叠加效应促进了全市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我市传统商贸企业积极利用互联网拓展线上业务,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也从线上延伸到线下,新兴业态的融合发展对消费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限额以上网上商店由2010年的1家发展到2020年的510家。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由2014年的63.9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44.17亿元,增长了2.8倍,年均增长25.0%。网上零售的持续快速增长,对拉动消费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融合了商品零售、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多项城市功能,并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改变了城乡居民传统的购物方式、生活方式,在促进消费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品位,各县(市、区)以城市综合体为核心的新兴商圈加快发展。全市目前有近二十个成规模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一系列城市综合体的开业运营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了泉州各县的消费购物网点布局和业态结构。泉州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商品、服务消费相得益彰,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的起点上,泉州必将以崭新的姿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提升消费品质,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充分释放国内市场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促进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快速增长,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执笔:吴彦)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