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泉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传承弘扬“晋江经验”,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前三季度,全市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农业、工业、服务业生产全面加快,投资、消费需求持续改善,地方财政收支企稳回升。
根据统一核算结果反馈,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826.8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0.6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4991.53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3684.72亿元,增长3.8%。
一、农业生产稳中有进,稳产保供成效明显
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4.71亿元,同比增长3.4%,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农业产值103.06亿元,增长4.0%;林业产值4.93亿元,增长16.2%;牧业产值63.54亿元,增长0.5%;渔业产值95.33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7.86亿元,增长4.2%。一是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前三季度,全市春、夏粮食总产量17.40万吨,增长0.1%。二是经济作物发展加快。前三季度,全市水果、茶叶、食用菌产量分别增长5.5%、5.1%、4.5%,比上半年加快1.1、0.8和1.5个百分点。三是畜牧业增速趋缓。前三季度,全市肉蛋奶总产量20.81万吨,增长0.5%,比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四是渔业增速创近年新高。前三季度,全市水产品产量69.58万吨,增长4.3%,比上半年加快1.6个百分点,增速创2016年以来新高。其中,海水养殖产量26.53万吨,增长6.8%,比上半年加快1.6个百分点。
二、工业大盘稳中向好,重点产业支撑有力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比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一是主导产业加快恢复。前三季度,全市九大千亿产业中八大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机械装备增长6.8%,纺织服装增长6.5%,建材家居增长5.7%,电子信息增长4.8%,均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鞋业增长0.3%,今年来首次实现正增长。二是高新技术产业持续领跑。前三季度,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7%,年内增幅均居三大板块之首,快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增幅自2020年12月起,连续22个月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水平。三是民营工业基础稳固。前三季度,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4.7%,快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民营工业企业产销率96.0%,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提档加速,民生服务功能提升
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3759.06亿元,同比增长3.8%,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增幅居三次产业之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1%。一是批零住餐全面向好。前三季度,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6.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2.4%,分别比上半年加快2.0、3.0个百分点,合计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0.5%。二是交通运输畅通有序。前三季度,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0.2%,增速由负转正,比上半年加快0.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市公路货运周转量、水路货物运输量和铁路货物运输量分别增长1.1%、13.3%和5.0%,比上半年加快3.2、0.5和2.1个百分点。三是金融业稳步发展。前三季度,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4%,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四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前三季度,全市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0%,比上半年加快1.0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35.4%。其中,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4%,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26.8%。
四、投资回升态势稳固,发展后劲日益增强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028.37亿元,同比增长7.3%,比上半年加快5.0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连续三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一是工业投资量质齐升。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增长29.3%,比上半年加快5.9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8.9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28.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0.8%,分别比上半年加快10.8和3.8个百分点。二是建安投资拉动强劲。前三季度,全市建安投资增长9.0%,比上半年加快4.6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2.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6.4个百分点。三是民间投资信心增强。前三季度,全市民间投资1393.48亿元,增长8.5%,比上半年加快4.4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8.7%。四是招商引资成效显现。前三季度,全市本年新开工项目1329个,计划总投资2001.62亿元,完成投资601.51亿元,增长18.4%。
五、消费信心稳步恢复,线上线下协同回暖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6.15亿元,同比增长2.7%,比上半年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比8月份、7月份分别加快0.4、3.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1425.52亿元,增长6.3%,比上半年加快3.1个百分点。一是七成商品零售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市23类限额以上商品类别中,有16类商品零售额保持增长。二是生活必需品保障充足。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零售额增长12.2%,食品类零售额增长23.4%,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25.6%。三是智能健康商品更受青睐。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智能手机零售额增长48.1%,比上半年加快7.6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增长107.1%,比上半年加快32.6个百分点;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8.2%,比上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四是线上消费持续活跃。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零单位网络零售额增长17.4%;限额以上住餐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增长82.9%、外卖送餐服务收入增长31.5%,分别比上半年加快48.3、2.2个百分点。五是线下实体店铺经营向好。前三季度,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限额以上超市、便利店和百货店增势良好,分别增长18.2%、13.5%和11.1%。
六、财政收支企稳回升,金融市场运行稳健
一是财税收入重回正轨。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06.50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7%,增速由负转正,比1~8月加快2.3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8.56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7.4%,比1~8月加快5.0个百分点。二是惠企政策提速兑现。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9.31亿元,同口径增长19.4%,比上半年加快2.1个百分点;截至9月底,全市惠企资金兑现46.78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3.7%。三是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842.86亿元,同比增长11.6%。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655.49亿元,增长9.9%,比8月末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4729.61亿元,增长11.0%,比年初增加457.58亿元,同比多增267.86亿元。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88元,同比增长5.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94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15元,增长6.2%,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比城镇快1.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2.10,比上半年缩小0.09。从收入来源看,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5.2%、3.7%、6.4%、7.7%。
八、市场价格温和上涨,居住价格小幅下降
前三季度,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4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六涨二降”。其中,前三季度,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交通通信类上涨5.1%,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2.5%,医疗保健类上涨0.7%,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0%;衣着类下降1.4%,居住类下降0.1%。在食品烟酒价格中,前三季度,畜肉价格下降13.1%;粮食上涨0.4%,鲜菜上涨7.1%,水产品上涨4.6%,蛋上涨6.2%,鲜果上涨11.3%。9月份,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环比上涨0.2%。
- 2022年9月份统计月报 2022-10-30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