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泉州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践行省委“奋勇争先、再上台阶”要求,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大拼经济、大抓发展,接续实施“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全市经济运行起步平稳,主要指标增速稳中有升,新质动能持续积蓄,发展态势向新向好。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96.21亿元,同比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1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289.02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467.03亿元,增长4.8%。
一、农业生产稳量提效,民生产品充裕保障
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71亿元,同比增长4.1%,比上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一是种植业生产形势良好。一季度,全市农业(种植业)产值增长5.3%,茶叶产量增长4.9%,食用菌产量增长4.2%。二是林业经济持续快增。一季度,全市林业产值增长10.1%,连续12个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三是畜牧业稳中趋好。一季度,全市畜牧业产值增长2.4%,比上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四是渔业产量保持增势。一季度,全市渔业产值增长4.5%,比上年全年加快1.5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增长4.6%,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增长8.2%。
二、工业基础筑牢夯实,重点行业强劲支撑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比1—2月加快0.4个百分点。一是主导产业继续领跑。一季度,全市九大千亿级产业中,八大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机械装备、鞋业、纸业印刷和电子信息产业等四个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2.7%、12.4%、11.1%和10.2%。二是新质动能培育壮大。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4%,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1.5%,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1.1%。三是小型工业企业带动明显。一季度,全市规上小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6%,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个百分点。四是工业用电增速回升。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92.62亿千瓦时,增长5.1%,比1—2月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用电量增长20.2%,纺织服装、服饰业用电量增长9.8%。
三、第三产业向新求质,服务行业双轮驱动
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67.03亿元,同比增长4.8%。一是批零住餐有力带动。一季度,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8.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1.6%,合计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0个百分点,对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达62.5%。二是交通运输平稳运行。一季度,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2.6%。从货运看,铁路货物运输量增长13.5%,水路货物运输量增长0.4%,快递业务量增长10.1%。从客运看,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8%,铁路旅客运输量增长0.9%,水路旅客运输量增长2.97倍。 三是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换挡提速。一季度,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5%,比上年全年加快1.9个百分点,对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达47.9%。1—2月,全市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3.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20.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6.5%。
四、消费需求扩容提档,文旅经济持续赋能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6.42亿元,同比增长6.0%,比1—2月和上年全年分别加快0.2个和0.8个百分点。一是线上消费方兴未艾。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5.8%,限额以上住餐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客房收入增长21.2%。二是民生商品保障有序。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21.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6.8%,日用品类增长24.4%。三是换新消费扩围升级。在以旧换新政策加码扩围带动下,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52.8%,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零售额增长32.8%,智能手机零售额增长59.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65.2%。四是文旅融合激发活力。世遗泉州系列文旅活动引流效应明显,“泉州非遗时尚秀”入选2025城乡旅游目的地融合发展案例。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8.4%,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4.4%;旅游总人数2527.91万人次,增长15.3%,游客旅游总花费321.09亿元,增长13.0%。
五、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政企投资同向发力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1%,比1—2月和上年全年分别加快0.8个和0.1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5%。一是政府投资加力带动。一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6%,高于全市投资21.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3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84.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不含土地管理业)投资增长25.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16.1%。二是项目开工进度加快。随着“抓项目、促发展”系列行动的推进,3月末,全市本年新开工项目412个,增长33.3%,比上年全年加快13.0个百分点。三是更新投资带动明显。一季度,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1.7%,设备工器具购置增长12.1%,分别高于全市投资增幅14.6个和5.0个百分点。四是民间投资信心增强。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增长8.0%,比上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不含房地产开发的民间投资增长19.2%,比上年全年加快1.5个百分点。
六、对外贸易保单稳势,出口市场多元拓展
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613.13亿元,同比下降19.6%,降幅比1—2月收窄14.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420.84亿元,进口额192.29亿元。3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18.0%,出口额增长13.0%,进口额增长26.7%。一是加工贸易稳中加快。一季度,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11.5%,出口增长8.9%,进口增长16.1%,分别比1—2月加快5.0个、6.1个和2.7个百分点。二是出口市场广域延伸。一季度,全市对中亚出口增长15.9%,对“一带一路”中东欧16国出口增长10.3%,对秘鲁出口增长19.1%,对阿根廷出口增长32.5%。三是优势商品韧性不减。一季度,陶瓷产品出口增长31.1%,水产品出口增长4.5%,分别比上年全年加快37.4个和27.9个百分点。
七、财政支出兜底保障,存贷结构继续优化
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8.44亿元,同比下降3.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9.18亿元,增长1.6%。一是民生支出占比超八成。一季度,全市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1.2%,其中,农林水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32.1%、5.6%和11.4%。二是资金运转效率提高。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856.02亿元,增长3.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568.50亿元,增长5.0%,高于本外币存款余额增幅1.5个百分点。三是信贷投放向实向新。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制造业贷款余额占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的32.1%,增长5.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余额增长26.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增长30.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贷款余额增长28.5%,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八、主体商品七涨一降,市场价格温和上涨
一季度,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八大类商品价格“七涨一降”,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3%,衣着价格上涨6.5%,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8%,居住价格上涨2.0%,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2%,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7%,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6.4%;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3%。3月份,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环比下降0.2%。
九、居民收入同频共增,城乡差距稳步收窄
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95元,增长5.8%。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43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35元,增长6.3%,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比城镇快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2.20,比上年同期缩小0.02。从收入来源看,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6.4%、5.6%、2.6%、6.3%。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